分享

【21】长夜孤灯话《论语》——阿Q!你也配姓赵?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12




长夜孤灯,古卷为伴。

1、古今人情变迁

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世界。从春秋到今天,两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很多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已大有不同,语言文字亦变化甚巨。今时今日,我敢说,国人对孔子的了解程度远不如对西方透彻。我们对洋人的什么民主、宪政,什么三权分立、主权在民耳熟能详,却对孔子的君君、臣臣,对他的礼和仁不甚了了。所以说,学国学,读《论语》,必须如章太炎所言:

知古今人情变迁。

“知古今人情变迁”,兄弟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觉得“人情”一词用在这里很别扭,或许各位也有同感。今天常说做个人情,讲人情,大致是对人施以好处,加以通容的意思,而章氏所谓的“人情变迁”又是什么东东呢?兄弟前面说过,学文言文最大的障碍,便是词汇的古今含义有所不同,这里的“人情”便是一例,今天我们所谓的“人情”不过是它本义的一个方面而已。

人情即人之情,那什么是情呢?

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礼记》上也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

总之,不论六种还是七种,人情可定义为人之性受外界影响,有感于物而产生的诸般情绪。所谓的人之常情,便是指人们都会具有的这些情绪。我们常说某人是性情中人,便是指此人凡事皆依本来的性情而行,不造作,不虚伪,有什么说什么,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如《红楼梦》里的那副对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能明白人们因何喜因何怒,如何喜如何怒,何时会喜何时会怒,便可洞察世事,便可称为真学问、好文章。


人情世事就是学问。

再比如,今天常说做个人情,即是明白了人之常情之后,投其所好,避其所恶,这样就是在对某人做个人情,便是在讲人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其所好所恶所喜所怒也有区别。所以人情一词,有时也指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如山东河北河南一带人们喜吃面食,而南方人的主食则是米。如北方游牧民族尚武,民风剽悍,而江南人崇尚诗文,民风相较柔弱。章太炎所谓的“古今人情变迁”,即是指古代与今天的风俗习惯以及流行的观念有所不同。

兄弟以为,古今人情之变迁,最重要的有二点,即是人们面对阶级与贫富的态度截然相反。阶级和贫富,此二者与“礼”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兄弟原本打算把它们放到“礼”那一节。但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把它们移到前面。因为,若不能了解古人和今人在对待这两个问题时的不同态度,那孔子的很多话便难以正确深入地理解。我们今天读起来,就会感到云里雾里,搞不清楚孔子他到底是在说什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后续的一系列主题,兄弟也难以展开。若是明白了这两个“古今人情变迁”,相信各位对本书的理解就会顺风顺水,不会有大的障碍。


2、人情变迁之一——阶级

第一个人情变迁:古人别贵贱,今人尚平等。

古代的主流观念认为,人与人之间本就应该存在等级差别。贵贱有别,尊卑有等,这在古人眼中是再正常不过,它和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一样,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个等级差别,不仅体现在财产上,更是体现在政治地位上,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差别。所谓“贵者必富,而富者不必贵”,说得通俗一点,有势者必有钱,而有钱者不一定有势。比如,不同等级的人,其衣服的用料和款式,所乘的车马,日常饮食及所用的器物,都不相同,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低等级的人,即使你再有钱,也不能随便僭越,否则,便是大逆不道。


从天子至于士,各个等级所用器物的数量以及菜肴的种类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就是贵贱有别。

打个比方,若周代便发明了汽车的话,当时天子所乘的车便是奔驰S级,各诸侯国的国君乘用的便是E级,再往下,卿大夫乘用的便是C级,士乘用的便是B级和A级,至于无名无分的庶人鄙夫,则根本不配乘车,只能步行。所以,颜回死了,门人要求孔子把他的车卖掉以厚葬颜回,孔子不同意,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以徒行也”。身为大夫,出门都是要坐车的。堂堂一个大夫,出门时还要步行,孔子认为这是极不成体统的。正是这种观念的流行,孔子才可以堂而皇之地说“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才可以大胆地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种观念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根深蒂固,当《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扇了阿Q两耳光,怒斥说“你也配姓赵”的时候,多半是这种等级观念让他如此理直气壮吧。


其实,阿Q是不配姓赵滴。

而今天就不同了,财产上的等级差别,或许仍然没有消灭,但政治地位上的差别完全不比从前,或者说至少在人们的观念中已完全不被接受。人人生而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等等,这些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今天已经没有人敢公然宣称:人与人之间就是应该尊卑有别、贵贱有等。当然了,每个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没人能知道。但不得不承认,人人平等这一观念能够成为主流,堪称人类社会的一种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