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都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看到一个自我,并告诉他:人生不要太早说放弃

 淑心阅读 2022-06-16 发布于江苏

月初我刷视频无意间看到罗振宇老师在推荐《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他简要地说了一下这个本书的作者塔拉17岁之前在大山里从未上过学,27岁却拿到博士学位,教授盛赞其论文、剑桥、哈佛名校相邀,她是怎么拥有这开挂的人生?罗老师讲我们在塔拉身上看到了人的潜能无限。那么潜能的挖掘是不是有什么诀窍或捷径啊?读完这本书我告诉你诀窍就是被近乎绝境死死相逼,塔拉不是神童,更没有神助,捷径就是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死磕出来的。是什么顽强的毅力?这是本文我想讲给你听的。

一、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

有人说这是一部小说,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并非虚构,而是塔拉的回忆录,我们跟随塔拉,回顾她的成长经历。

1、塔拉的家人

塔拉的家坐落在印第安山脉巴克峰山谷的爱达荷州,塔拉一家有九口人:

①塔拉的爸爸吉恩,经营农场,在废料场拆卸废料,他是个偏执狂、患有躁郁症,是一家之主,必须对他唯命是从;

②塔拉的妈妈法耶,是一名草药师,也是一名助产士,顺从丈夫、操持家务;

③塔拉的大哥托尼,他开拖拉机运碎石和废品,很早就为娶妻努力赚钱;

④塔拉的二哥肖恩,他曾和爸爸吵架离家出走做焊接或开拖拉机,后来回到家中和爸爸组成工程队干活。他控制欲极强,有严重暴力倾向,曾对包括塔拉在内的两个妹妹和女友及他的妻子施暴,这成为塔拉挥之不去的噩梦;

⑤塔拉的三哥泰勒,性格古怪、孤僻,有点口吃,他喜欢音乐、爱看书,喜欢分类、标记和整理。是家里最早走出去念大学的孩子,而且也拿到了博士学位。

⑥塔拉的四哥卢克,有严重的学习障碍,对动物很在行,后来父母的生意做大之后就为父亲工作养家糊口;

⑦塔拉的五姐奥黛丽,为了逃离爸爸的精神控制,她很早就去镇上的汉堡店工作,也曾被二哥肖恩施暴,也在她心里留下阴影;

⑧塔拉的六哥理查德,攻读化学博士学位,有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

第七个孩子就是塔拉,泰勒鼓励她考大学,她通过自学考试以高分顺利进入大学而后到剑桥读研读博,他们家到最后有三个孩子离开了大山获得博士学位,四个留了下来没有高中文凭,这个家的裂痕就是来自于对教育的分歧。

2、塔拉的困惑:

塔拉一家人信仰摩门教,但是与一般的信教家庭不同,她的爸爸吉恩虔诚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他除了上帝不相信任何人,他对政府总是保有高度的警觉,他每天要做的事都是在为世界末日来临做准备,干活、挣钱、储存粮食和弹药。他不让孩子们上学,他觉得公立学校是政府引导孩子远离上帝的阴谋。家人生病、遭遇车祸、烧伤等事故都不允许去医院,只能靠塔拉的妈妈置配草药草药治疗。他不允许女人外出工作,觉得女人的位置在家里,更不允许女人穿紧身低胸衣裤,觉得那是堕落的妓女……塔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在被父亲的洗脑中度过疑惑又艰苦的童年时光。

在这个家只要有父亲的意志就好,其他人不必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认知,尤其是与摩门教教义或上帝意志相违背的认知,这是最大的禁忌,如有违背,不仅是上帝的叛徒更是家庭的叛徒。但是随着塔拉的成长,她越来越认识父亲的话未必是对的,当父亲一向灌输给她的内容和她自己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相违背时,困惑在她内心生根了:我到底应该是谁?是一个由父母兄弟姐妹的思想拼凑的表面乖巧的“我”,还是内心那个有不同认知的一个更像我的“我”?她渴望去寻找家庭所信仰之外的“意义”,所以她通过自学考大学,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她一遍遍确认家庭之外有一个新世界的存在。因为上学,塔拉和家人的关系越来越糟糕。

3、塔拉的蜕变

我以为塔拉只要上了大学,读了很多的书,她就能一下子从原生家庭里走出来,拥有自己独立新思想,但是蜕变从来没有那么容易,直到拿到了博士学位,她才真正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她的身心才真正得到畅快的呼吸,这条蜕变之路她走了10年,甚至更久,在这期间,她经历了太多精神的折磨,因为篇幅问题不能一一穷尽,总之她的心路历程是混着血泪走过来的。

父亲不同意她上学,自然也就不会给她学费,她念书的钱大半是靠打工和奖学金,实在交不起的时候教授为她劝导她申请救助金,在校的时光,塔拉拼命读书写论文,她的思想越来越开阔,她的世界越走越宽广,她成绩优异,论文漂亮,得到教授的赞赏,举荐她去剑桥读研究生、去哈佛读博士,在哈佛那一年因为走出不家人矛盾的阴影,影响学业后回剑桥继续读博。无论在哪,无论获得这样的成绩,只要放寒暑假的时候,她一回到家,就意味着回到过去,又要接受父亲的陈词滥调和掺杂着威胁的嘲讽,她就在这两边冲突的思想中被拉拉扯扯。

父亲是爱她的,他相信上帝比学校对塔拉的未来更好,他希望塔拉永远都是那个听话没有自我的小女孩。

塔拉也是爱家人的,她渴望和家人处好关系,包括对她施暴的哥哥,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不再战栗害怕,而是可以握手言和。她念书也好做其他的决定也罢,都渴望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爱。

但是她努力了十年终于发现,有自我的新的塔拉和过去那个被父亲控制没有自我的塔拉注定不能共存。于是她也不再纠结和家人和父亲是否能达成和解,因为这根本不可能,而她选择过自己的人生,她选择拥有独立的自我。

这是塔拉的经历,如果你还问我一个小女孩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27岁却拿到了博士学位,她是怎么做到的?她有怎样的毅力?我想说,这个毅力就是塔拉不甘心自己的脑子被别人操控,她渴望独立而自由的思考。在这十年的求学路上,她无数次想要放弃自我,向父亲妥协,她一次次精神崩溃而不得不求助心理医生,但也一次次顽强地挺了过来,她没有放弃。她说“我这一生中,一些直觉一直在教导我一个道理——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

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每一个人内在的自我在呐喊

1、你是零零散散的别人,还是独一独二的自己

我们都以为自己是独立自主的,对这一点好像从未怀疑过。经济独立、生活自由,又没人拿绳子绑缚你的身体逼迫着做什么事,当然算得上独立自主。外在的是否自由的确容易看得出来,但是内在的就不一定了。亲戚朋友都说30岁该结婚了,迫于压力接受相亲;毕了业闯什么闯,就该让家人少操心听从安排找个稳定轻巧的“铁饭碗”;我们同事都用某某品牌,我没有怎么行?那还不得被他们比下去,没钱吃一个月泡面也得安排呀;这本书最近特别火,我拍照发个朋友圈感觉自己没文化……生活中这些点滴小事是否觉得很熟悉?其实我想说我们的身体、我们看起来的确很自由,可是我们的思想却不由自主的被社会大环境、被周围其他人的思想不由自主的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好像并不是出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是由别人的思想拼凑而来。

2、通往“自我”的路很长,但别太早说放弃

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身体的躯壳,是外在的自我;还有一个住在躯壳里,是内在的自我。建设外在的自我容易,可是构建内在的自我很难,就像卡拉一样,可能经历10年的精神磨难才能成功,可是在这过程中无数次闪过放弃的念头,可是塔拉抱着成功的信念挺过来了。她蜕变成了一个新的塔拉,不由父母兄弟构建的塔拉,而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塔拉。

如果某一天你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开始思考自我的构成,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再充当一个由别人思想拼凑而成的“物理作品”,你想要成为一个获得新生的“化学作品”,请你记得记得这本书,记得塔拉对你的鼓励,请你对自己说:人生,不要太早说放弃。

这本书魅力在独特的故事,更在这故事中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有我们每一个人内在的自我也跟着蠢蠢欲动,也跟着塔拉一同对抗过去的种种偏见,一同去寻找“我”的新生。

合上书,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塔拉的一段感悟,课堂上教授问“历史是由谁写的”,塔拉当时想,毫无疑问历史是由那些了不起的历史学家、是由像父亲那般的先知写的,他们了解过去也了解未来。但在她读博士时,她突然明白了:“历史是由我写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