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是“地下动脉”,近年来,寿光通过实施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源置换、节水压减、修复补源、控采限量等措施进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并取得扎实成效。截至今年2月份,寿光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4.59米,由2016年1月的26.99米,6年上升了12.4米。![]() 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技术负责人范方青说,“能够大幅节省用水,相对于传统灌溉能够节省50%左右,基本上不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均匀度能够达到80%-90%。” ![]() 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技术负责人范方青说,“因为进行精准灌溉施肥,减少了病虫害的出现,以及避免水肥过量,能够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及品质。” ![]() 守护“地下动脉”,除了“节流”,还需“开源”。近年来,寿光不断推进节水、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等工作,持续巩固和深化“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晨鸣集团率先上马了国内领先的中水回用膜处理项目,每天可处理中水8万立方,生产回用水达5.6万立方,一年可提供用水量1904万立方;山东中材默锐水务有限公司的再生水回收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双膜法处理工艺,每年可节约地下水开采1100万吨,为羊口镇30多家工业企业和镇区绿化供水,日供应再生水达3万多吨;寿光懋隆海水淡化项目,通过“超滤+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年产淡水240万吨,有效解决了淡水资源不足对企业发展造成的制约。 ![]() 水源置换,是减少地下水开采的有效措施。据了解,2016年以来,寿光先后建成了弥河供水工程、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等地表水利用工程,晨鸣纸业、巨能热电、联盟化工等主要用水企业和侯镇海洋化工园、羊口化工园、北洛工业园基本完成水源置换。当然,在做好水资源开源节流的同时,寿光的修复补源工作也没有落下。近年来,通过在弥河、丹河、塌河沿线新建拦河闸坝、橡胶坝等拦蓄水工程,拦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以上,设计调蓄能力达到6000万立方米,进行回灌补源和置换地表水。2020年至2021年,投资10.2亿元,实施了“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对境内弥河、丹河等主要河流、65条骨干排水沟、乡镇排水沟渠、农田排涝沟渠进行综合整治,实现了水系互通互连,增强回灌补源能力。通过一些列的举措,寿光的地下水开采量由2016年1.5亿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1.1亿立方米,基本实现了地下水采补平衡。今年4月1日,寿光市浅层地下水县级行政区水位同比变化中,水位较去年同期增幅2.96米,位列全省第六位。 ![]() 原标题:《寿光地下水位6年上升了12.4米!》 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