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报刊吗?

 哈哈狮的信箱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文/武林

图片

1934年5月30日下午5时,在江西瑞金沙洲坝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大礼堂内,庄严肃穆,鸦雀无声,主席台中央悬挂着遗像,“会场四壁挂着各地工作同志送来的挽词,素色纸写的挽词,蓝色的花圈,和血红的挽幛在会场上交互地陈列着”。来自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革军委、少共中央等部门领导和机关人员约2000余人,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年仅26岁的中央苏区共青团工作的奠基者顾作霖同志。

 顾作霖讣告

图片

投身革命洪流

顾作霖,字冬荣,1908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顾家泾角。1922年夏,高小毕业后的顾作霖考入了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因参加声讨“五卅”惨案集会游行被校方开除。1925年8月,顾作霖来到上海,考入了暨南大学,后转入上海大学,选读社会学系。上海大学是我党培养革命干部的地方,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如蔡和森、张太雷、李汉俊、恽代英、沈雁冰、任弼时等先后在此任教。顾作霖在上海大学不仅学习了专业课知识,还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一面勤于学业,一面积极参加爱国反帝斗争和工人运动。1925年冬,顾作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初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便担任共青团杨树浦部委书记,并参加了党领导的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8月,鉴于顾作霖在工人运动中的非凡表现,中共中央派他赴山东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顾作霖到山东后和其他同志一起奔赴各地,大力开展团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使山东各地的青年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29年4月,顾作霖调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他深入一线工厂进行实地调研,提出要关心广大工人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帮助工人争得最迫切生活利益的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不久,顾作霖又调任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兼团中央组织部长。那时的武汉,是白色恐怖最严重的地方,顾作霖不负党的重托,毫不畏惧,在武汉做了很久工作。1930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建立长江局,任命顾作霖为中共长江局委员,负责组织青年兼秘书处工作。年底,顾作霖奉命撤回上海,继续担任团中央组织部长。

 顾作霖(1908—1934)

 创办《青年实话》

1931年1月7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上海召开。3月,中央决定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中央代表团,前往中央苏区。顾作霖此行肩负重任,除协助任弼时、王稼祥开展工作外,主要是抓好苏区共青团工作,组建共青团苏区中央局。4月17日,中共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在江西宁都青塘举行,“三人中央代表团”传达了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对目前形势估量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等五项决议,正式成立少共苏区中央局,顾作霖兼任少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为了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加强共产主义教育,顾作霖亲自领导创办了苏区团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1931年7月1日《青年实话》在江西永丰创刊,顾作霖在创刊号的头版头条上撰写了《建立团报的领导作用》一文,文章分三部分:(一)团的领导方式的转变与团报的领导作用;(二)《青年实话》——少共苏区中央局的机关报;(三)各级团部与一般团员的责任,他强调:《青年实话》作为“少共苏区中央局的机关报,是苏区团的最高的报纸”,“这张报纸要成为苏区团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领导者,成为团在青年群众中有巨大政治影响的有力工具,成为青年群众的组织者”。

 《青年实话》第一期

顾作霖在《青年实话》创刊号上撰写了《团的改造与两条战线的斗争》,之后又为《青年实话》撰写了一系列署名文章,如《切实执行团大会决议,更广泛动员青年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怎样做青年团礼拜六》《儿童运动的转变与干部问题》《红军的伟大胜利与马克思逝世50周年纪念》《更广泛的动员团员领导青年群众当红军去!!!》等数十篇文章,指导团的工作和青年运动,提高青年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

《青年实话》栏目多姿多彩,文章短小精悍,言辞犀利,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除刊登苏区内外的时局新闻外,着重刊登一些展现苏区青年精神风貌以及青年们乐于接受又急于想了解的革命道理、工作经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文章,深受苏区群众尤其是青年们的喜爱。《青年实话》在高峰时发行量超过2.8万份,成为中央苏区仅次于《红色中华》的第二大报刊,成为团结、组织和教育广大苏区青年和红军战士的有力思想武器。顾作霖在《青年实话》上的辛勤耕耘得以存世留传,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留下了属于他的光辉篇章。

创办列宁团校

要巩固苏区革命根据地,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大量的优秀人才,为解决中央苏区人才紧缺的问题,培训青年干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1932年12月,在中共苏区中央局的关心和帮助下,团苏区中央局创办了列宁团校。同年12月24日,列宁团校第一期在江西瑞金叶坪洋溪村开学。本期团校共有学员124人,分别来自苏区红军各部队和中央苏区的各省、地、县团委,都是14至25岁的青年,其中有女学员35人。

叶坪列宁团校旧址

红军总司令朱德、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任弼时等出席了开学典礼。任弼时在典礼上发表讲话,宣布由少共苏区中央局书记顾作霖兼任列宁团校校长。

列宁团校第一期设置了党史、团史、政治、地理常识和游击战术等课程,毛泽东讲中华苏维埃革命运动史,任弼时讲党史,顾作霖讲团史,朱德、周恩来、徐特立、陆定一等领导同志都到列宁团校作过报告或讲课。

学员们虽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他们精神上是充实的,通过学习,提高了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团的知识水平,思想觉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通过开展礼拜六义务劳动的活动,帮助红军家属耕田、车水、挑粪等,更加密切与老百姓的关系,培养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1933年2月底,列宁团校第一期培训班结业。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出席了结业式,殷切勉励学员们要发扬共青团的革命传统和作风,做反“围剿”的先锋战士。

列宁团校的创办为苏区培养青年干部骨干,巩固和保卫苏区红色政权,发展苏区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