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吆喝着要开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才忽然想起大学毕业已经二十个年头了。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如今已过了两个了,想想真是白驹过隙一样,倏然而逝。而曾经一起度过大学时光的同学,大多毕业后再也没能见过面,甚至通信都没有,想想曾经的毛头小伙子、花样小姑娘,而今已经进入了“准老头老太”的行列,不禁又感叹造化的伟大、神秘、无情、沧桑。
今年又值文革后恢复高考三十周年。七七届的考生们纷纷回忆他们的峥嵘岁月。有人至今还保存着当年的准考证,说起来还激动不已。想起自己的高考,好象并没有多少激动。自小被老师教育要宠辱不惊,波澜不起,我在高考时还真表现出了冷静。当年还有老三届的学生在冲龙门,已过四十的老班长就在我们身边鏖战,气氛十分紧张,可是,我故意不紧张,高考还有半个月,他们都疯了一样恶补,我却拿了一本《红楼梦》看着玩。高考考场上,考英语时我还睡了半个多小时。现在想想,自己活脱半个五百,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落考也应该是我。可是,那年的文曲星偏偏照顾我,让我侥幸过了关。所以说,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1983班的同学能够到一起读书,实在是极其偶然的结果。像我这样不通人事的糊涂虫,回家种地才是人间正道。
与1983班的同学缘偶然性还有一点,就是我的任性。高一读完分文理科。我的理科成绩好,班主任也明确劝我学理,可是,我十分讨厌当年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口号,便一意孤行去了文科班。当年高考,考试完不等成绩出来就填志愿。我自己估了480多分。我的高一班主任陈利民先生说,你降低40分按440分填吧。事实表明,陈先生的估计比较精准。这个分数也是有选择的,可是我根本不听班主任的忠告,只填了师范类,而且不服从调配。其实,以我的个性,根本懒得与人讲话,哪里适合天天耍嘴皮挣饭吃呢?选报师范,百分百胡闹。正是由于任性,我最终和我的大学同学们坐到了一起。我对自己有个基本定论——任意妄为,大事糊涂。进入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只是其中一桩。
我的任性,让我吃尽苦头,我常常心生后悔。但大学的选择不并无悔意,因为我遇到了这些优秀的同学们。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在此,我也衷心地祝愿1983班全体同学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老张发在博客上的同学合影,我就借用到这里,谢谢老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