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菜:吃的不是味道,吃的是记忆——人间至味是青春。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人们总能找到家乡的特色菜,尽管不是记忆中的味道,能听到乡情乡音也还是个不错的去处。 无论是逍遥镇胡辣汤,还是老潼关肉夹馍;无论是沙县小吃,还是北舞渡胡辣汤;无论是山西刀削面,还是湖北热干面;无论是陕西羊肉泡馍,还是河南烩面;无论是四川火锅,还是北京炸酱面;无论是兰州拉面,还是重庆小面……人们吃的不是品牌,品味的只是家乡的记忆,体验的只是无法回归的青春。 其实味道不是记忆的关键,环境氛围才是。最美的家乡味是置身其中,如同回到过往,不能自拔。人间至味是青春,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 80年代初期,农村的物质还是比较匮乏的,吃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亲手种的。小时候,具体的说,小学二年级下半学期之前,我都是在外婆加度过的,外婆做的香葱面是最美味的。面是外婆亲手做的,很劲道,切的也很细,清汤面,唯一放的就是香葱。简单,吃起来却津津有味。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外婆也不在人世了,这个味道也只有在记忆里了。唯一难以释怀的是外婆走时我没能在身边。偶尔吃一碗沙县小吃的青菜面,聊以慰藉。 妈妈不擅长做饭,很多饭菜并不是我的所爱,也许是我爱挑食的缘故,小时候一直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节奏。不过还是有难以忘怀的味道。汤面是我不爱的食物之一,蒜面条还行,至今我仍酷爱吃凉面,特别是兰州拉面家的牛肉凉拌面。家乡不产米,米饭也不太爱吃。唯一的最爱是馒头,当然不是因为炒菜好吃,是因为腌咸菜好吃。妈妈的美味是腌菜的味道。腌蒜苔,腌大蒜,腌黄瓜、腌腊菜(芥菜丝、疙瘩丝),黄豆酱、西瓜酱……这些都已是无法复制的味道。 馍菜汤——北方人的家常便饭,早晨馍菜汤,中午馍菜汤,晚上馍菜汤,有的地方甚至一天三餐都是馍菜汤。馍菜汤吃起来没什么感觉,一点存在感也没有,似乎吃不吃都没什么,不吃又好像缺点什么。好像妈妈的味道,一直在身边,又最没存在感;一直在操劳,又最没价值感;一直在付出,又毫无获得感。妈妈——一个默默付出一生的人,又是一个最没存在感的人,一个最容易被忽略的人。 肉丝面,简单的食物,却是个永远找不会的味道。小时候,妈妈的汤面条一直是我不太爱吃的食物之一。挑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是个多么不知死活的习惯。有一次,大约是在暑假,也许是唯一的一次,和爸爸走街串巷,在某个不知名的路边,吃了一碗肉丝面,味道说不上来,那种美味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多少年来,不管是在故乡还是他乡,尝了不知多少碗肉丝面,那个说不出的味道似乎成了唯一,再也找不到了。这也许是对爸爸不多的记忆。 孩子们很喜欢看央视的《味道》 ,一脸口水的样子甚是可爱。什么是人间至味呢?幸福不过是一日三餐。可以悠闲的吃早餐,不那么匆匆是一种幸福。睡到自然醒,吃着可心的早餐,不担心上班迟到,就是一种幸福的状态。可以安静的吃午饭,不被随时打断也是一种幸福。工作的繁杂能在午饭时得到片刻的安宁,没有客户的催促,上司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可以随心的吃晚饭,不被吵闹也是一种幸福。孩子能安静学习,家人能开心睡觉,不被嫌弃也是幸福的氛围。人生多磨难,做到一日三餐有规律很难。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哪道菜,也都有回不去的青春。家乡味吃的也不仅仅是味道,吃的是曾经的过往。坎坷挫折也罢,幸福甜蜜也好,这就是青春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