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劝你不要做“伪工作”?

 毛毛虫_Claire 2022-06-16 发布于宁夏

图文编辑:毛毛虫Claire

定时推文:小助理

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非常倾向于“摆烂”。

我在社交平台上经常能看到很多年轻人处于丧丧的一种状态:

“觉得生活好没意思,努力拼搏上岸,上岸以后发现又是另一个坑。”

”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对生活没啥动力和激情。”

这种状态真的不是生活变得无聊了,而是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已经麻木了,他们大部分精力和情绪都被日复一日的重复琐碎渐渐榨干了

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在小红书刷到的一个高赞贴:

“月薪1.8W但毫无意义”。

这则小红书只是女生本人随手分享出来的吐槽贴,但却被人多人热议。

帖子内容很简单,女生在北京一家外资企业当助理,月薪高达1.8W。

她每天的工作很轻松,具体包括帮老板约会议、插插花、餐点订餐,有时处理一下快递。她还说自己最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就是办办会议

从她分享出来的其他图片中可以看出她所在公司的办公环境很好,食堂饭菜也是健康营养,公司制度也很人性化,下午茶福利、团建一个不少。

工作轻松、薪水又还高于平均水平一大截,很多人甚至怀疑女生就是在“凡尔赛”。

于是,评论区还有人怼她,“不如你离开舒适圈,让我进去。

可能这是女生随手发的帖子,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得很完整。

我认为她说的毫无意义,不是说高薪无意义,不然她也不会一边吐槽一边又不愿意辞职。她想说的无意义,更多是因为对她来说,这是一份“伪工作”

什么是“伪工作”

伪工作就是那些,会占用你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工作。

说个我朋友的例子,她是一家大型企业的部门总监,收入颇丰。

但她就不止一次跟我吐槽过她不得不应付的“伪工作”。

比如说她想拍板一个很简单的促销项目,要和其他部门的主管先联系好,正式敲定后再传达给下面的员工,有的活动涉及到多个部门联动的,更是繁琐。

哪怕只是个很小的问题,也要层层反馈、沟通,走一遍流程有时要发几十封邮件。她的工作时间很饱和,日常996,所以她更倾向把时间用在高效的工作环节,而不是频繁发邮件。

这种不得不应付、对自己来说又没意义的工作,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消耗。

伪工作会剥夺你的成就感和竞争力

人本能地排斥没有任何创造性和成就感的东西,尤其方案机械性重复的活动。

对于工作,也是一样,你的身体反应比你诚实。

在工作中获得价值感、成就感在某种意义上和金钱同样重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那种“假装在忙”的时候,我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

其实我刚搬到澳大利亚开始新工作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厌学,不想读文献、不想做实验,经常假装自己在忙。

虽然每天都去实验室报道,但不是忙忙这个就是弄弄那个,每天消磨完时间之后觉得很累,但科研进度却是一点没推进。看到别人的实验进度都赶超了自己一大截的时候,又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从那时候我才认识到,“磨洋工”挺消耗人的,长时间的伪工作真的一点成就感都没有,甚至还伴随着愧疚感焦虑感

有次我在逛优衣库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店里的员工在叠衣服

客人试穿的衣服、放乱的衣服,乱了就叠,叠了还乱,乱了还得叠。

后来还了解到,优衣库在晚上关门后,员工必须得收拾卖场,把每件衣服收拾的整整齐齐,按照要求间隔摆放。

对优衣库的店员来说,这就是她们工作的一部分,看起来没什么,但只有真正自己做过收纳的人才知道,重复收纳有多繁琐

这项重复的工作对公司很有意义,对顾客很有意义,因为这种整洁能够打造公司的品牌效应、提高顾客的消费欲望。

我偷偷地想,如果我来当店员,那么这项工作对我自己来说一定是一项“伪工作”。

没办法,这种“伪工作”就是大公司运转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但作为承担这部分损耗的我们,需要看清这份“伪工作”对于我们的价值。

就像发小红书的女生一样,如果你没办法接受其中无意义的这部分,那一定会在工作中消耗自己,变得越来越怀疑自己。

尤其是,当有上进心的人被安排在一个半死不活,温水煮青蛙的岗位上,尽管积极工作,日复一日做着重复而没有挑战的工作,根本无法获得成果和肯定,更无法获得经验积累和职场竞争力的提升。

从更加现实的角度来说,现代很多年轻人的职场焦虑感正来自“伪工作”

上文发小红书的女生,她焦虑的重点就来自于此。

现在她是很年轻,工作内容很轻松,薪水也还不错,但几年之后呢?

大概率只能迎来中年贬值、毫无职场竞争力的未来。

有些工作是有成长性、积累性的,有些工作是有机会接触到更大舞台的。

而有些“伪工作”,就只是单纯地出售简单劳动,即使你花一辈子时间去做,也不可能给你带来任何的长足进步、成就感和意义感。

那如何避免“伪工作”呢?

想要避免伪工作,就得从找工作开始说起。

一份合适的工作,需要从多维度判断。

估计会有些人反问我,受疫情影响,现在国内经济环境这么差,有份工作不错了,还要追求幸福感?

确实是这样,但我的建议是找工作从长远看、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来看、从更关注自己的角度来看,一份痛苦、消耗自己的工作,工资高一点还能忍一段时间,薪水再不理想,又对人生规划有多少帮助呢?

但是我也不是纯鸡汤博主,打鸡血让你们奔赴自己的热爱,有时候光有热爱也不行啊!

毕竟我们还得生活、还得吃饭。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实用的找工作方法——冰山模型。

它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来的:

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

70%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

30%是能力,比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是可以通过培训和练习来改变和发展。

⛰️ 冰山以下部分包括:

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

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你跟一个岗位是否匹配、匹配的程度如何、市场薪资值多少,都是可以通过这个模型解释的。

① 第一部分,知识、技能(冰山上的70%)

每个人的知识技能都是后天积累和培养的,这部分是每个个体差异很明显的一部分,所以是冰山的上部分。

如果你的工作中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或者你没有办法很轻松的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那么就说明这个工作岗位和你的知识储备、技能不是很匹配,所以你经常会感到很累,力不从心。

② 第二部分,能力(冰山上的30%)

能力一般是指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就是俗称的通用能力,它是冰山模型的中间部分。

如果你经常感到工作效率低,和同事无法沟通,面对问题没办法理清头绪,无从下手,那么这就是你的能力和你的工作不匹配。

③ 第三部分,天赋(冰山下的部分)

天赋这部分里面包含了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这三类要素。

这些要素和你的原生家庭,你所在的环境,你接触的社会群体有很大关系,不一样的圈层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价值观,不同的原生家庭会让你的性格出现很大的不同,这些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改变的。

举个例子,就像做微商,有些人能够认同微商产品的价值和培训活动,但又些人就觉得做微商就是做代理拉人头,无法发自内心去认同,这种区别就是价值观上的不匹配。

👉 当你感觉你的工作是错的,这个公司的做法不对的时候,说明你和这个岗位、这个公司的价值观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 当你感觉你和同事性格合不来,这个岗位要求你没办法去和客户沟通,那就是你的性格特质决定你不适合这个工作。

👉 当你觉得工作提不起兴趣来,就说明你的当初工作的初心发生了变化。

如果有上述三种情绪出现,说明你对岗位的抵触情绪很大。

所以搞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性格特质,再去思考岗位的匹配度,会轻松很多。

了解冰山模型后,我们知道,工作跟伴侣一样,“匹配”比“优秀”更重要。

如果说我们对一份工作不喜欢,

➡ 有可能是缺乏知识技能导致的慌乱和焦虑;

缺乏能力导致的挫败和低效;

➡ 价值观不匹配导致的矛盾和纠结;

动机不匹配导致的没热情;

➡ 或者性格特质不匹配导致的心累。

那在找工作时到底该怎么选呢?把目标岗位用冰山模型分析一下,就可以了,具体分4步。

☑ 确定一个目标岗位;

☑ 在招聘网站上,搜索岗位要求;

☑ 按照冰山模型,综合分析这些招聘需求;

☑ 按照岗位需求模型,与自己进行对比。

在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是冰山底层的因素不匹配,则不建议选择这个职业,因为这些要素后天很难改变。

如果是知识、技能不匹配,这份工作未必不能选,因为大部分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只是看是否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现在这个阶段正赶上新的一轮毕业季,是很多应届生扎堆找工作的时刻,我想对应届生说,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

找工作时很多人大多只是看冰山表层,比如薪资、学历、办公环境等等,但最终这份工作能不能做好、是否有成就感,还是由很多隐形要素决定的。

搞明白“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比“我应该如何在别人认为的好工作里面成功”要重要得多。

祝愿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一丝丝热爱,找到更好的自己。

朋友们记得经常来看看我呀,

可以把我设为「星标」☆~

步骤如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