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习惯 ![]()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前人智慧 ![]()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 乡人:指同乡的人;也指乡下人。 好(hào):喜好、喜欢。 恶(wù):讨厌、憎恨。 【翻译】 子贡问道:“乡里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乡里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行。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 这一章,可以理解为做人。孔子认为,做个“老好人”或者“大恶人”都不行,要做个让好人说你好、坏人说你坏的善恶分明的人。 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为政。真正的好官,不是让所有的人都说你好,更不能让所有的人都骂你坏,而应该让好人说你好,亲你爱你敢于亲近你,能够得到你的爱护和裨益;让坏人说你坏,骂你怕你到处躲着你,不敢为非作歹、胡作非为,被你逮到就会受到惩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让所有的人都说你好,或者让所有的人都说你坏,也是根本做不到的。 即使你想做个“老好人”,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好好好、是是是,你对坏人的仁慈就是对好人的残暴,你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好只能令亲者痛、仇者快,好人是会慢慢地远离你的,做“老好人”是会没有朋友、也是做不长久的; 另外,坏人也是喜怒无常的,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你对他们仁慈他们不会说你坏,一旦有一丁点不顺他们的意,坏人也就不会说你好了; 想做“老好人”,很可能里外不是人。 即使你是个像唐山暴力事件中的那个打人者一样的“坏人”,全网几乎异口同声地要求严惩,现实中仍有人在为他辩解、为他洗白;秦桧再坏,也有三个好朋友。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做一个让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的是非清楚、善恶分明的人。 我们不妨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孔子在判断一个人善与不善的时候,为什么先把乡人分出善者和不善者呢? 唯物论的观点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孔子对于人的认识可能是:“人是分善恶的,善恶也是会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善恶变化的规律就是善人里面有恶人,恶人里面也会有善人;善人可能会变成恶人,恶人也可能会变成善人;有的人,善人可能觉得是善人,恶人就可能觉得是恶人。人有善恶是绝对的,但是人对善恶的认识是相对的。 或许,孔子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发现并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才说,所有人都觉得你好,你未必是真好,只有好人说你好、坏人说你不好,你才是真的好! ![]() ![]() ![]() ![]() ![]() ![]() ![]() ![]() ![]()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