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69)《里仁篇》第3章,“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原文】

曰:“唯仁者能好(hào)人,能恶(wù)人。”

原文朗读】

注释

(hào)爱,喜欢。

()厌恶,憎恨。 

白话翻译

达到什么标准才能是一个仁者,因为没有太确切的标准,所以孔子从一个方面简单地做了一下描述。

孔子说:“只有拥有仁德的人,才能公平公正明辨是非善恶,才懂得如何爱人,也才懂得如何恨人。

解读

1.仁者能够公平公正地评价他人

1章说“里仁为美”,第2章说“仁者安仁”,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地标准?因为“”的含义太广泛,连孔子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正因为仁的含义太广泛,在整个《论语》中,孔子从各个方面给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

在本章中,孔子从如何评价他人的角度来谈论仁者”,不仁的人存有私欲,他们眼中的善恶并非真的善恶。有仁德的人,不会让个人或他人的偏见影响左右自己。

2.与《论语》其它章节相互参照,如何好人和恶人

在《子路篇第十三》中,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好人都说他好,他就好。反过来,不好的人都说他不好,他也好。

在《卫灵公篇第十五》中,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如果都骂他,你得看一看。如果都夸他,你也得看一看。

在《阳货篇第十七》中,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è)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不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在上面的三篇中也都提到了”和“”,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

3.与老子《道德经》相互参照

老子《道德经》第2章云“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大意是,世间万事万物本来完全平等,而天下众生却有区别心,非要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分出高低贵贱等级。人类有自己的审美观,认为是美的东西就拼命赞美它,众生也就费尽心思有意去追求和造就它。久而久之,人的心灵有可能变得丑陋令人厌恶,反而由美变成恶,故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人类习惯从自我的立场出发,去界定行为的善与不善,对自己有利的就认为是善,违背自己意愿的就认为是不善,众生也就刻意去追求模仿。久而久之,人就失去了淳朴的善性变成不善,所以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抛弃个人的私心得失,明辨是非善恶,公平公正地看待别人评价别人。

上一章:论语连载(68)《里仁篇》第2章,“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