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连续下了一周的雨,空气湿度非常高,湿气也很重。我经常强调,脾乃后天之本,是孩子抵抗力的根本。但脾是最怕湿气的,一旦到了湿气重的季节,孩子就会变得很多事,儿科门诊的就诊量也会随之迅速上升。最近,我也留意到广东疾控发布的消息,消息称多种传染病进入了高发期,今天,我就着重讲讲夏季传染病的防治。 广东省疾控中心近日发出提醒:随着气温、湿度升高,在岭南地区,多达9种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登革热、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都在名单之内。 其中,流感流行强度较近两年同期显著升高,专家建议重点人群应尽快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此外,专家提醒:6月广东全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5月明显上升,托幼机构更是防控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重点场所。广东省5月底报告首例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近期全省蚊媒密度逐步升高,6月发生登革热输入疫情风险有所增加。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与多种传染病的夹击,孩子应该如何做好预防?下面会展开讲讲近期最常见、最高发的传染病。 大多数的夏季传染病都与湿邪有关 无论是这两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是每年盛夏多发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换季常见的流感,都与湿邪有密切的关系。 潮湿的气候是细菌、病毒滋生的“培养皿”,湿邪又会困住中焦脾土,脾运化失利,土不生金,肺卫不固,孩子的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抵抗力差,就会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传染力是比较高的,通常一个病例就能撂倒半个班的孩子。随着天气越来越湿热,全国各大幼儿园都开始下发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指南。 1、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皆是湿热所致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痘疹”,病机都是“湿热”。夏季气温逐渐升高,潮湿多雨,孩子脾虚运化不利,湿热内蕴,外感风热,引动内火上炎,继而发病。但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位不同,疱疹性咽峡炎在上焦就发病透疹,疱疹集中在咽喉部;而手足口病的病位在中焦,累及肠道脾胃,脾主四肢,主皮毛,疱疹会通过手脚、屁股透发。 总的来说,虽然二者都伴有高热的症状,但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咽喉部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疱疹性咽峡炎并发症较轻,而少数手足口病的孩子发病迅速,有可能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干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所以,一旦家长怀疑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都建议尽早带到医院就医。 2、及时消积、祛湿,可有效预防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于湿热所致的。所以,在夏季,家长要控制好孩子的消化,尽量减少积食的出现,避免积食入里化热、化湿。除了要在积食时用好新三星汤,日常保健还可以每周安排1次小儿健夏方,可以起到健脾、燥湿、消滞,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暑湿感冒的作用。 小儿健夏方 材料:炒白扁豆15克,土茯苓10~12克,木棉花10克,麦冬8克,莲子8克,陈皮2克,猪瘦肉适量 功效:健脾、燥湿、消滞,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暑湿感冒 宜忌: ◆ 本方含莲子,不宜与牛奶同食。 ◆ 2 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 流感 中医认为,流感属于“时行感冒”,多带有“疠气”,疠气是带“毒”的病气,有很强的传染性,其病气会直接从口鼻而入,侵袭脏腑,非常考验人体的抵抗力。而这种“疠气”大多数会在“非时之气”之下出现。 今年夏季,广东地区的气候有点反常,端午以后也不是特别热,超过30℃的天数还是比较少的,而且,早晚甚至会有点凉意。前段时间,我就提出过,今年有可能是“无夏之年”,这也属于“非时之气”的一种,最容易出现流感。 最近,广东各地的儿童医院都人满为患,急诊大多都是流感的孩子。我认为,孩子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好消化,顾护好脾胃。同时,我也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流感预防方——苏柏方,兼备健脾祛湿、化痰止咳、清热生津、透疹解表的功效,当中的布渣叶、谷芽更能消食化滞、促进消化。在流感高发期,家长可以每周给孩子安排1~2次。另外,建议6月龄及以上的孩子可接种流感疫苗。 苏柏方 材料:侧柏叶10克,苏叶8克,藿香叶8克,布渣叶8克,扁豆花10克,芦根8克,蝉衣2克,谷芽10克,枇杷叶5克,荆芥3克(后下) 功效:预防流感 宜忌: ◆ 3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更多流感防治知识,可点击文章《流感高发!快给孩子做好预防!推荐1个方,比板蓝根更合适!》 ● 登革热 广东省5月底报告首例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近期多雨又潮湿,全省蚊媒密度逐步升高,6月发生登革热输入疫情风险有所增加。特别是接收入境人员闭环管理较多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地,以及近年来曾发生登革热本地聚集性疫情的汕头、湛江、江门、潮州、揭阳、阳江等地,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家长更要警惕。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蚊虫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与人之间不会发生传染),在夏秋季节高发,这种蚊子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脚蚊子或麻蚊子。感染登革热后,人体会出现持续高烧、头痛、眼眶痛、肌肉痛、骨关节痛、疲乏的症状,皮肤上会有分散的斑疹和丘疹,初见于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逐渐延及颈和四肢,也可能是面部,部分有较明显出血倾向,如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腔道出血等。 登革热常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岭南地区常年气候偏高、多雨多湿,这种气候特点最容易滋生蚊虫。而孩子是“纯阳之体”,新陈代谢比大人旺盛,出汗量比大人多,本来就很容易招蚊子叮咬;而一些体内有积热、体温高的孩子,同样也会吸引蚊子的注意。 所以,在夏季,家长更要控制好孩子的消化,避免积食化热,同时,也可以辨证使用一些止汗的食疗。此外,也要做好物理防蚊的工作,给家里的窗户装上纱窗、睡觉时挂上蚊帐、居室或卧室可以挂一些防蚊的中药香囊。最近少带孩子去蚊子多的地方活动,如户外草丛、湖边水边等,如果要去也要让孩子换上轻薄、浅色的长裤,可以适当喷点儿童防蚊液。 更多防蚊驱蚊的知识、中药驱蚊香囊的制作方法,可点击文章《蚊子叮咬后,孩子痒到挠破皮!用对3招,防蚊、止痒、防挠!》 ●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食用或饮用了含有大量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或水而引起的疾病,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10月份最为多见。孩子抵抗力低下,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人群。一旦感染,会出现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要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除了提高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夏季更要注意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尽可能当餐烹调当餐食用,如有吃剩的食物,应放入冰箱,食前彻底加热。外出就餐时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光顾街边小贩或无证小店。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关于其他常见的高发传染病,家长可以点击以下文章了解: ● 新冠肺炎:《儿童如何预防新冠肺炎?就用2个方!》 ● 其他高发传染病:《5分钟,有效预防8大儿童传染病》 提高抵抗力,才是防病的根本 《瘟疫论补注》曰:“本气充实,邪不能入”,“正气稍衰者,触之即病”。意思是说,当体内正气充足时,人就不易受邪气入侵变得生病,而当正气不足时,邪气会乘虚而入。所以,环境等外界条件是致病因素,但身体内的正气才是抵御病邪的关键。 疫病毒力较强,孩子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正气也不足;反之,脾胃健旺,正气充盛,抵抗力也会增强。这也是我经常说的“四季脾旺不受邪”,只要养好脾胃,孩子就能少生病。 首先,要控制好孩子的消化:每天坚持观察他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如果有一个方面或以上不正常,就要警惕了,孩子很大可能是积食了。积食时,家长要让孩子吃少、吃素、吃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再配合新三星汤,坚持2~3天,可以起到消食导滞的作用。日常保健,一周一次新三星汤,可以起到预防积食的效果。 其次,要减少损伤脾胃的行为:天气会越来越热,孩子贪嘴,会过食冷饮冷食。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孩子戒口,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比如西瓜、雪糕、冰可乐、酸奶等。另外,家长也不要一看到孩子“上火”就给他喝凉茶。 第三,消化好时要积极健脾: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就要积极帮孩子健脾胃,可以每周安排1~2次健脾食疗,比如健脾化湿的白术佛手汤,健脾祛湿、润肠通便的新四神汤,健脾补肺的理脾补肺方等,都能起到提高孩子抵抗力的作用。 最后,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最近这段时间,家长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密闭场所,比如商场、室内游乐场等。到人多的地方,要帮孩子带好口罩。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在饭前便后以及外出游玩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家长更应该用好我的经典调理方——新三星汤、新四神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