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宣德青花瓷器市场行情怎样?宣德青花轮花绶带葫芦扁瓶赏析

 瓷极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明宣德 青花轮花绶带葫芦扁瓶 成交价:HKD 26,420,000

来源:购自法国南部、1986年

明宣德 青花轮花绶带葫芦扁瓶

康蕊君

此件青花葫芦扁瓶是明初景德镇御窑厂御瓷之经典造型之一、且极得中外皇室所青睐。造型创思灵感源于中亚,整体风格展现出中国瓷器的新面貌。此扁壶器形自永宣时期业已流行,唯其图案饰样却于宣德之后无所复见。其器形与纹饰于这二、三十年间不断发展演变,此次拍品正是宣德时期最为成熟之作。

典型的无款永乐扁瓶颈部稍长,瓶腹相对较大,圈足成椭圆。瓶腹两面通常绘相同宝相花纹。宣德时期扁瓶有了明显变动与改进。由此拍品可见,瓶身更趋小巧精致,瓶颈则更见浑圆如球,与饱满丰隆的瓶腹更形匹配调和。此类宣德扁壶的典形器一般署有年款、带长方圈足,瓶腹两面绘相异的宝相花纹。尽管制瓷风格通常不会随统治者的交替更迭而骤然改变,但当「永乐器形」沿续至宣德时期,仍难免出现多种样式上的微调变奏,如加署年款、或两面绘不同纹饰,或成方形圈足;「宣德器形」则时作无款、或偶尔带椭圆圈足。

与不少明初形制般,此扁瓶造型应源于中近东陶器或多属器原型,尽管至今与它完全一致的原形器仍未有发现,有关其来源之探究,可参见香港东方之陶瓷学会期刊(6期,1982-4年)内Margaret Medley之'lslam and Chinese Porcelain in the 14th and Early 15th Centuries’撰文,其中她列举一件英国戴维基金会藏宣德款扁瓶(图11)。John Alexander Pope的'An Early Ming Porcelain in Muslim Style’,(Aus der Welt der lslamischen Kunst.Festschrift fur Ernst Kuhnel,柏林,1959年)文中、刊录另一件青花扁瓶(图版3B),亦同时刊登一支作带状双耳用蒜头形颈口的嵌饰铜壶(图版1B)。后者为Eumorfopoulos收藏,于1940年6月5日伦敦苏富比拍出(编号72),现藏华盛顿市弗里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

瓶腹前后两面绘宝相轮花纹,一面花绘内饰太极阴阳图形,另一面则绘复杂交错勾连系带图案。这几何形构图似是为要减弱观赏者对自然图象的联想。其形式化及抽象性于中国之图象意义中极为罕见,受中东风格影响之可能性应更大。同样地、瓶腹沿边的三角形及卷草图环亦富中东色彩,但颈部的缠枝花卉及双耳根部之折枝花卉纹饰,则较与传统中国图案设计相合、亦同时巧妙地为原本略为拘紧的图案增添生气和柔美感觉。

相关的几何纹饰同样见于明初御窑厂其它青花瓷器,尤多绘于盌类内壁或外壁周边:试参考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四件带同样纹饰的永乐青花瓷盌,收录于耿宝昌主编之《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册》(北京,2002年,图版61-4)。

艺术品经纪人肖生:18575567397

类似扁瓶可见于许多重要收藏: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一件永乐早期,一件永乐晚期以及一件宣德作例(图一),现均展于上海世华艺术馆:三件均为修长的永乐风格造型,第一件为白釉器,无圈足,第二件为永乐青花器,椭圆圈足,瓶腹两面绘相同图案,第三件亦为青花器,但圈足长方形,口沿下写宣德年款;参见赵月汀编著《皇帝的瓷器·景德镇出土明三代官窑瓷器珍品荟萃》(上海,2010年)之图版19、23及68。与是次拍品般小巧尺寸者、则不见于景德镇出土。

其它近似样式的扁瓶,可参考一件Riesco藏品,著录于Sir Harry Garner,Oriental Blue and White(伦敦,1954,图版31);以及一件Mrs I.J. Watt藏品,1984年6月19日于苏富比伦敦拍卖(编号250),现藏出光美术馆,收录于《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中国陶瓷》(东京,1987年);另一件Major L.F. Hay藏品,售于伦敦苏富比1939年6月16日(编号86),后为R.H.R Palmer伉俪及香港徐氏艺术馆收藏;亦有一件前法国驻中国大使藏品,后入J. Woodthorpe收藏,曾出现于东方陶瓷学会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展览(伦敦,1953年,编号76);以及一件九焱之藏品,曾列展于费城博物馆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