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 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三)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6-30

61清乾隆 孔雀绿镂雕莲托八吉祥四系花罐

鉴赏之八百三十三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三)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暗刻六字三行篆书款  10cm  直径16.2cm

此件四系花罐广口外撇,通体饰孔雀釉,上置一瓷盖,盖正中中空,旁亦作有六小孔,应为放置花卉所用;罐口沿其上对称分布四系,束颈,小圆腹,圈足,由上至下饰若干层纹饰,颈部镂空作钱串、花卉纹,腹部作镂空仿竹篮编织处理,镂空其间亦饰有佛教八宝纹饰。底落模印“大清乾隆年制”款。

清代孔雀绿釉陈设器多为仿高古纹饰加以模印以后,隐于孔雀绿釉之下,多为瓶、尊等大型陈设器(见一例,香港佳士得20101201Lot3052,清乾隆孔雀绿釉双龙耳尊),但以镂空工艺制作之陈设花器极为罕见。其釉是一种名贵釉料,首见于宋,盛行于元明,特别直到清初康雍乾时期,在皇帝的要求下孔雀绿釉品种,于御窑厂已达至登峰造极领域。供御之巧作,无所不精。由于此种釉性高温还原后,艳泽晶莹,似宝光流动,釉润如推脂,非常适合附着在巧雕或工艺复杂的图腾上,倍显力感以及精巧性。此件作品制作工艺极为精致,式样新奇,线条优美流畅,隽秀娴雅。全器施釉肥润,釉汁淡雅静美,加之独特的凸花纹饰,别有韵味,尽显乾隆单色釉登峰造极的工艺技巧。花篮颈部、腹部分别镂空雕精美纹饰,造型别致,构思新颖,极具新奇感,更添灵巧之趣。

此种花篮尊为清代官窑瓷器极为稀有品种,不见于任何公私藏品,极为罕见。拍品造型与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清乾隆松石绿釉镂空花篮相似(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盛世瓷选萃》,页341,图77),尺寸亦相近,唯与此件相比镂空工艺更加繁复,与本件应属同时同类制器。

RMB 3,304,000

62清乾隆 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瓶

鉴赏之八百三十三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三)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暗刻六字三行篆书款  26厘米

绶带葫芦瓶流行于清雍乾时期,有圆形和扁形之分,圆形如本品,扁形如北京故宫藏青花龙纹寿字纹者。其造型优雅秀巧,寓意吉祥,备受喜爱。瓶身所施茶叶末釉是一种结晶釉,因色若茶叶末而得名,创烧于雍正朝,属明清官窑的名贵品种。

此瓶造型、装饰及尺寸均与南京博物院、瑞士玫茵堂及徐氏艺术馆藏品相同,采葫芦式,中间束腰并模刻两层覆仰莲瓣。瓶身两侧对称饰以绶带形双耳,耳跟贴饰如意云头,故又称“如意耳”。通体满施茶叶末釉,釉面密布绿色和黄色的细小斑点,犹如茶叶粉末,色泽深沉庄重,与优雅的瓶身相配,典雅大方。且葫芦是长寿的象征,并谐音“福禄”,绶带如意耳亦昭示吉祥,秀雅中蕴美好寓意,诚为皇家青睐之物。瓶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传世品中另见有描金品种,如香港佳士得2005年秋季拍卖会第1311号拍品,为胡惠春家族旧藏。

参阅:

《清瓷萃珍》图70

《徐氏艺术馆·陶瓷4》图46,徐氏艺术馆,1995年。

RMB 1,500,000

63清康熙 黄釉暗刻龙纹碗

鉴赏之八百三十三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三)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书款  直径15cm  7cm

本品造型典雅尊贵,胎骨细薄轻盈,外壁以黄釉为地,釉下暗刻江崖海水与赶珠云龙纹,碗内心则装饰弓字型云龙抢珠纹。刻工娴熟流畅,所刻行龙苍健凶猛,气势恢宏,数寸之间,犹有排山倒海之势,难掩皇家气派。黄釉匀净鲜亮,精致无瑕,与精美纹饰上下辉映。

清宫内廷等级严森,以色泽明辨尊贵是皇家一向的风格,决不可僭越。据清乾隆《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一·铺宫”记载,对内府瓷器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例如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妃用黄地绿龙器;嫔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五彩红龙器。本品内外全是黄釉装饰,其当为皇太后、皇后所专用,级别极为高贵。此规定肇始于康熙十九年,故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第一次官窑烧造当中,按照此例烧造一批内府日常用瓷,传世所见多为这七年里所烧者。

然本品烧造时间与之不同,其款式字体端正硬朗,一如雍正初年的宋椠体,故其应为康熙晚期作品。纵观当今康熙御瓷存世状况,晚期者甚少,本品亦然,与之纹饰、书款一样的同类藏品唯见有盘,故其堪称孤品,识者宝之。

HKD 1,500,000

64明永乐 甜白釉针刻印花龙纹盘

鉴赏之八百三十三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三)

直径19cm;高4cm

所谓“甜白”,即指釉色与白砂糖的颜色十分相似。明永乐年间,景德镇窑在白瓷的制作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工匠在瓷胎中用到较多高岭土,使胎质更为洁白致密,并且在瓷釉方面,由传统的石灰石转成钾长石作为助溶剂,避免了瓷釉白中泛青的情况,所以无论在胎体及釉层方面,都使得瓷品更透白纯净。

此盘造型雅致,撇口,弧腹,线条流畅,圈足,修胎工整,比例恰当。釉质洁白,温润似玉,肥厚如脂。盘内印花两条龙,底部暗刻如意云,游动于云间,若隐若现。如此针刻痕迹需要仔细审视或借光线穿透才方能看到,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为永乐甜白佳品引人入胜之处。

来源:美国藏家旧藏

HKD 2,500,000

65 德化白瓷和合二仙

鉴赏之八百三十三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三)

26.5cm 

此件白瓷雕塑,和合二仙搭肩并立于荷叶上,其下波涛翻滚。二仙相对而视,笑容满面。衣裙迭层,神态生动。一人手持蕉叶,一人手捧圆盒,袒胸露腹,衣带飘飘。和合神自宋代即有其传说,至清雍正时,认定唐代僧人“寒山、拾得”为和合二仙。相传两人出家前亲如兄弟,因同时爱上一女子。为不使对方失去姻缘,各自出家为僧以全友情。后来两人竟得相遇,共立寒山寺。和合二仙在民间广为流传,寓意新婚好合,家庭团圆,故竹木牙玉瓷雕刻皆有选此题材。整件釉色白中闪青,工精艺美,极为出彩。

HKD 60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