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九) 龙门石窟的异域风情[玫瑰]

 河洛娃 2022-06-16 发布于河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九)
龙门石窟的异域风情[玫瑰][比心]
洛阳曾是东西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枢纽,留下了传承千年的丝路遗存——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艺术除了体现中国化、世俗化的风格以外,还现存有北魏至唐朝时期的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或受其影响而融合改变的装饰图案,这些都是中西交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图一.瑞兽狮子
狮子原产于亚洲西部和非洲,东汉章和元年,安息(今伊朗)国王阿萨息斯一世派商队沿丝绸之路把狮子作为礼物送给章帝。传入中国后渐被人们奉为辟邪瑞兽。龙门石窟中形象各异的石雕狮子不胜枚举。图中这只是不是好呆萌[大笑][比心]
图二.新罗像龛拓片(唐)
是古朝鲜王国在龙门石窟的唯一造像龛,反映出新罗国与唐朝在文化交互上具有密切联系。
图三.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僧宝隆造像龛。
位于龙门东山看经寺上方偏北之山腰处,龛门西北向,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九月一日雕造。
图四.天乐西来。
雕刻在龙门石窟万佛洞两壁壁基的伎乐天女,手持曲颈琵琶,身上丝带仿佛也随着音乐起舞飘扬,大有不同凡俗、飘飘欲仙的神秘感觉。这些精美的乐器也让冰冷的石窟鲜活起来,并充满着美妙的音乐之味。汉魏以来由波斯、印度通过佛教传来了曲颈琵琶和五弦琵琶,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图五.爱奥尼亚柱头。
在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门券拱下雕刻一对柱头,带有明显的希腊“爱奥尼亚”式柱头痕迹,属于古希腊爱奥尼亚风格式石柱,是典型的希腊文化艺术之一。龙门出现的这种希腊式石柱可以说是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多元文化交融之产物。
图六.西域纹样。
龙门石窟的装饰纹样中,多有经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乃至欧洲的图案造型。古阳洞北魏龛楣常见的联珠纹、葡萄纹、忍冬卷草纹雕刻,也传达出西域传统艺术题材的深远影响。
图七.丝路骆队。
龙门地区作为洛阳南部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古往今来,迎接着众多往来的商旅,使得东西方文化在这一区域交融汇集,碰撞出绚烂的文化之光,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胡商身子前倾,牵着一只双峰骆驼向前行进在骆驼的正上方,还可以看到一头载满货物的毛驴,憨态可掬,形象生动,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漫漫丝路驼队行进图。
图八.优填王造像。
优填王像即为印度憍赏弥国国王为释迦牟尼佛所造旃檀像。随着佛教在印度的传播,
此像开始传播起来。随着佛教的东渐,这种佛像也由西域传入中国。到了唐代贞观十九年,玄奘由印度求法归来也带回了“刻檀佛像一躯,背光座高尺有五寸,拟憍赏弥国出爱王(即优填王)思慕如来,刻檀写真像”
图九.佛塔。
佛塔起源于古印度,又名塔婆、浮图等。
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建筑形式。它承载了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样式精美,结构精巧,是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塔这种建筑形式也传入中国。在龙门塔的形式主要有阁楼式塔、密檐塔、覆钵塔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