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四) 隋唐洛阳城遗址地跨洛河两

 河洛娃 2022-06-16 发布于河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四)
隋唐洛阳城遗址地跨洛河两岸,遗址东北至白马寺镇唐寺门,东南至李楼乡城角村,西北至邙山镇苗湾,西南至王城大道与古城路交叉口,面积约47平方千米。隋唐洛阳城遗址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唐朝末年,毁于战火,遗址留存至今。 已有1400多年历史。
图一至图二.定鼎门遗址。
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定鼎门取名于“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 ”以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史载周武王当年迁九鼎于洛阳,当时成周洛邑的南门之名即为定鼎门。
图三.应天门遗址。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五凤楼”是宫城正门的一种形制,上有崇楼五座,以游廊相连,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唐宋年间相继沿用。应天门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应天门存世530多年,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
图四.应天门遗址博物馆。
图五.应天门与“角宿”星座。
紫微宫宫城的南正门“应天门”,取名寓意对应天上的“天门”星座。天门,为天帝所居住紫微宫的正门[39],也曰阊阖,即二十八星宿之角宿,角宿为东方七宿之首,有两颗星如苍龙的两角,为黄道经过的地方。正所谓“上合天门入明堂。
图六.明堂遗址。
明堂遗址地表已无迹可寻。明堂始建于公元688年,号“万象神宫”,供布政、祭祀、受贺、飨宴、讲学辩论之用,是武则天布政令、飨群臣、迎使节、祭天地的大殿,是武周王朝的统治中心。是唐代著名建筑物,约在安史之乱中被毁。
图七.重建的明堂。(看过《大明宫》吗?那里的场景就是历史上的明堂[尬笑]
图八.天堂遗址。
天堂遗址位于明堂遗址西北155米,处于宫城轴线区域西侧,是一处方形台基上有五重圆形承重基础的建筑基址,形制非常独特,是武则天命薛怀义主持建造的用以贮佛像的佛堂建筑。
图九.重建的天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