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时,雪球上是各种晒总结的,我没及时发布总结,一是收益平平,真不好意思晒出来;二是不想凑热闹;更重要的是,我不想总结流于形式,希望能多反思一下,更深刻一些,更尖锐一些,更客观一些。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弱点,找到自己的提升方向,当然也更容易与旧的自我进行切割。现在献上我这份迟到的总结及反思。 2021年度总结及关于复利的再思考 一、关于复利 2021年盈利4.8W,收益率为5.25%。前几年,只是把历年收益记在笔记本上,未列在一起计算,偶尔只是分开看看。收益情况,除了2018年外,其余年份收益尚可。但放在一起,并计算年化收益后,结果就有些触目惊心了,再次感叹,想要取得长期持久的高复利真是难之又难。想想巴老持续几十年后,取得年化20%左右的收益,真是惊为天人,简直是神话一般的存在。 ![]() 仔细研究我上面的收益率,可以看到,想要获得持续长久的高收益,需要避免什么: 你只要犯一次严重的错误,那么二十年下来,你的财富可能会缩水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说,在我们投资的历史当中,一次较大的亏损对财富积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影响复利的第一个重要因素:避免某年出现较大亏损 所以,这里提出关于复利的第一个重要因素: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任务是要避免某一年出现特别糟糕的业绩,因为一次特别糟糕的业绩会影响你财富积累的程度,而且这个影响程度是非常大的。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来,我在2018年亏损26.65%,虽然跟市场相比,不算太差,但对个人净值及长期年化收益率来说,影响特别大。个人年化收益率一下子从25.79%降到14.98%。 假如2018年投资收益是0的话,2021年的年化收益就能做到22.73%,而不是现在的18.58%。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 影响复利的第二个重要因素:亏损次数和幅度 我们要尽量控制亏损的次数和亏损的幅度。第一个结论是一定要避免出现大的亏损,不管你赚一百倍也好,一千倍也好,只要你归零了,以前赚的不管多少倍它都是没有意义的。 有一个说法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钱是赚不完的,但真的有可能亏完。你只要在这个市场里面没有离场,你就始终处于风险之中。这是我们在做投资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某一年我们亏损了30%,你一定不要认为只是这一年你亏了30%,你应该把它看成在这之前你所有积累的财富亏了30%。复利是利滚利,但是一旦亏损起来,实际上你以前所有的利润都会承受亏损。 影响复利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平淡年度不宜过多。 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如果你总是平平淡淡或者平淡的年数太多,对于你积累财富也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说财富如果只是单纯的守是守不住的。如果你每年赢利就是两三个百分点,那你首先面对通货膨胀的风险,对你长期的财富增长也是非常不利的。由于2018年回撤过大,但几乎是在谷底降低了仓位,错失了2019年的反弹,导致当年收益只有3.29%,进一步拉低了个人的年化收益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择时是不可取的,一旦你离开这个市场,错失上涨的可能性会更高)。 伟大需要岁月孕育,财富需要慢慢积累 刚才我简单说了负复利,也就是影响我们财富增长的一些比较核心的因素。其实,长期复利、特别是比较高的复利是非常困难的。比较有特点的还是刚才我说的巴菲特那个例子,这些大师或者说长期收益率比较好的投资人,你分析他其中某一年的投资,实际上都是很平淡的。 我经常在看这些收益率的时候自己有一个感觉:所谓的伟大、所谓的卓越,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普普通通的积累,在岁月中慢慢孕育出来的。 所以说财富是需要慢性子慢慢积累的,大起大落是无法积累财富的。这种认识会影响到我们具体的投资布局,它是投资理念当中一些非常基础性的问题。 二、关于自我心路历程、知行合一及失败案例复盘 我坦白,我是2019年底开始有意识地开始学习价值投资方面的知识的。2018年亏损严重,心情极差,亏损相当于一年半的工资吧。那一年,看什么都不顺眼,工作也干不好,身体也出了问题,甚至一度有了想放弃炒股的心思。那一年很少看股票,为了排解忧愁,开始买邮票,一年买了好多邮票。也开始种起了多肉,现在家里还有几十盆呢。 本想不再炒股,但自己年纪大了,业务虽然可以,但不喜欢交际,也不喜欢拍马屁,性子还有些倔,跟一些领导顶过嘴,升职是没希望了。也想过辞职换个单位,但因专业原因,辞职就得换到其他城市,目前小孩上小学,也舍不得离开他们。 第一本书看的是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那是2019年底的事了,后来陆续看了《林园炒股秘籍》和但斌的《时间的玫瑰》,这些算是我的关于价值投资的启蒙吧(你要说他们不是价值投资,我也无话可说,至少他们让我摆脱了只看K线炒股的阶段)。 差不多也是在2019年底,开始活跃在雪球了,偶尔发个消息什么的,但阅读量少的可怜。其实注册雪球账号应该是2018年,但那会看雪球的文章,心里还有些不能接收,可能那会内心还是个技术派的吧,对什么红三兵、三只乌鸦之类的K线形态比较感兴趣。 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接触到这样一些概念:投资股票要以实业的眼光看待这家公司、安全边际、投资就是要投资垄断、宁数月亮,不数星星。 很惭愧,直到最近,我才开始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可能也是这时,才系统全面地了解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吧。反思自己2021年的各种操作,对照巴的思想和教导,对待价值投资的认识,可以说更深了一些。 当然,认识到,看到,学到,你不一定做到,包括我自己。所有的谆谆教诲以及投资信条,一旦出现几根大阴线,就全抛到脑后了。所以说,“知”难,“行”更难,“知行合一”更是难上加难。就是因为难,杰出的人才少。 我虽然炒股好多年,但一直感觉没走对路,选股买入卖出都没有一个完整完善健全的体系,操作随意性较大,时常追涨杀跌。选股时常没有一个清晰完善的标准,常常采取追随策略,先是抄一众牛散的作业,连续多年在季报年报出来后,看牛散买了哪些,跟着买。什么赵建平、徐开东、章建平、周信钢等,徐盟主没出事前,也跟过他。 再后来跟随策略升级了,改为跟随QFII以及一线机构,自己还建立了一个评级打分机制,把QFII及机构分级,以往经历及投资业绩较好的,分值较高,投资业绩平平的,分值较低,当然会把一些短线操作的机构过滤掉。如果一家公司由众多机构持股,按我的评分标准来打分,选择跟踪评价较高的个股。这段时间接触到上海高毅资产、阿布达比投资局、挪威中央银行、科威特投资局等一众国内外知名机构。当然,还有知名度极高,争议极大的高瓴资本。 需要一提的是,虽然是跟随策略,但也不是无脑跟随,也会研究公司质地,及介入时机。而且我很早就发现,季报出来后,如果有顶级机构或牛散介入的个股,短暂冲高几天后,大部分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走势当中。所以我只是把这支个股纳入自选股。 回溯自己的跟随策略投资历程,基本上没挣到钱,反到是自己发掘的个股,有些倒是挣到钱了。原因应该是,你跟着别人选股,无法探视到别人的看好的底层逻辑,你即便买入了,拿的也不够坚定,仓位也不敢加大,稍有调整,估计就被洗出来了。就像和氏璧的来历一样,人家拿了块奇玉在你面前,你从表面看到的仍然只是块石头。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资本确实厉害,眼光非常准。 我承认,虽然满口价值投资,还是骨子里还是投机的心态,赌博的操作。我只是看到了价值投资的大门,距离登堂入室还有千里之遥。 2021年做错了很多。拉低收益的那几只,基本是在高位介入的,买入后便开始下跌,下跌却没做止损措施(这还是投机思维,伪价投)。说实在的,这些买卖操作真的是无脑的,买入前,未充分思考个股的逻辑,也未考虑各种走势的应对策略,这明显跟平时常所说的价投理念明显背离。 有些个股的买入也是人云亦云,比如金山办公,就是跟某大V买入的。个股逻辑未看清楚,甚至自己内心深处对公司的前景还有一丝丝怀疑,更在调整一点后买入,买入后短暂反弹一点后,便开启了漫漫下跌之路,最终导致亏损2.8万出局。 下面详细剖析批判一下自己2021年亏损股: 涪陵榨菜 21年 4月初买入,随着下跌不断加仓,目前成本43元,总仓位一成左右。最大时亏损将近50%,后触底反弹,目前仍亏损22%。 当时看好理由:ROE,净利等指标较高,那段时间正是消费股火热时期,恰涪陵榨菜从高位下调了一段时间,看上去相对处于低位。更让我不好意思说的是,那会正好看一本讲所谓价值投资的书,其中提到了涪陵榨菜,说是一支价值股,是一个神奇的公司。便鬼使神差地买了。 说实在的,榨菜可能不是个特别好的赛道,空间不像相像的那么大。榨菜的有没有营养,这应该是不少人顾虑的因素。 爱博医疗 21年9月份左右买入,后来下跌后减仓,目前成本348,0.5成仓位,目前亏损41%。现在仍无止跌迹象。 当时看好理由:净利率较高,增长性好,眼科黄金赛道。那时正是医药医疗黄金时期,心里面是朝着下一人爱尔眼科,欧普康视去的。 这里顺便提一下,买入前那段时间,雪球上看到不少人都坚定看好他。这里面可能有算法的问题,关注哪一支股,结果系统总给你推荐关于这支股的看好消息,原先不知道系统的这一特征,应该或多或少地被算法影响了吧。 后面还有恒生电子、通策医疗、诺泰生物、天智航等等。 再谈一些错失的牛股: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2019年时已经进入眼中了,也是看到它是高瓴持股。那时仔细研究了宁德时代的基本面,了解到它是市占率全球第一的动力电池供应商,而且了解到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成本都是动力电池的成本,当时自己下了个结论,那就是宁德时代前途不可限量。只在朋友圈推荐了这支股票,并预判三年内至少涨一倍。 只是可惜,那会新能源景气度不高,买入很久后宁德时代都没怎么涨,还时不时的下跌到成本线以下。终于,在宁德时代启动前期,在涨了一点点后,把它卖了,只挣了2000多。那时没想到宁德会启动,想着再跌下来再买。可惜再也没有给机会。 看对了,却没有耐心坚持下去。自己买入时,宁德也就70多,错失了后来近10倍的涨幅。一支好股票,一旦卖出去,想着调整后再买回来,一般人都是很难实现的。 我把这种股票叫做有缘无份。就像自己青春年少时,错的时间碰到对的人,结果当然是竹篮打水了。 错失宁德时代,原因还是择时的问题。我预判到了宁德前路是星辰大海,预判到了新能源车前景的一片蔚蓝,却在启动初期选择了背叛。 挑几个关键词反思一下:不坚定,耐心不足,投机心重。 错过后面大部分涨幅的,还有片仔癀、佰仁医疗、紫光国微等。这几个至少还吃到了些肉,差不多至少也挣到了百分之四五十吧。 再谈一些又爱又恨的:东方财富 东方财富 东财的app很早就开始用了,早到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开始用。东财的股票,最早有印象时至少是2014/2015年那波主升浪前,我现在记忆还很清楚,那时正想着买东财,结果当天一个涨停就上去了,心里盼着它能回调到原来想着买入的位置,可惜市场再也没给机会,我错过了后面近十倍的涨幅。 东财第二次进入眼帘,差不多是2019年了。其实那时就非常看好东财了,还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满仓东财,可能后半生就不用太努力了。这个判断,到目前来看,应该还是准确的。 可惜,那时对自己的判断不那么自信和坚定,买的东财太少,也曾经随着东财的起落加减过仓位,最后市场给的结果是,每次卖掉都是错的,每次买入都是对的。最终,我就下定决心,再也不卖。遇到大的调整,就坚决加仓。目前东财占资金总量的三成吧,调整到33左右,浮盈一倍左右。 巴老说过选股如选妻,我看东财正是我妻。随着相陪日久,爱亦弥坚。以前偶尔评价一支股,说投资它是最成功的,也是最失败的。最成功,是因为它涨了多少多少,最失败,是因为买少了。东财也是,它是我至今最成功的,但最成功的背后,也有太多遗憾,就是初期买少了,后面随着股价波动增减仓,把成本抬高了。 总结一下这些操作,范下的错误有: 1. 总是在一个行业景气度末期买入些估值较高、一两年内涨幅在四五倍以上的品种。买的时候虽然有些调整,但调整幅度不大,可能只有20%左右的调整就介入了。事后来看,这个幅度调整远未充分。真正的大调整、充分的调整,至少从高点下来50%才算充分。 2. 忘记慢慢变富的教导,妄想一夜暴富。心里有些急躁,去追赶高位股。 3. 个股研究不充分,行业空间,竞争环境,底层逻辑,景气度分析都未充分便突击买入。各种走势预判也未充分考虑。这估计应该是很多新手特别容易范的错误。总是快速买入一些还没有充分了解持续跟踪的个股。按以往经历,确实有一些加入自选后,很快大幅上涨的,但仔细想一下,这跟赌博的性质是非常接近的。 4. 人云亦云,无脑跟随。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或多或少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5. 持股太分散。最多时持有十几支,不可能研究跟踪好这么多股票。 6. 操作次数太多。尽管告诫自己很多次,但操作的欲望,就像某些人烟瘾一样难以戒掉。 针对上述错误,制定个人改善点及对策: 1. 针对估值较高的品种,一两年内涨幅巨大的品种,下跌后不要期望很快能反转,调整周期可能达到数年,调整幅度至少50%以上。从内心深处放低预期收益率,将盈利目标设置为15%左右,各方面操作要以15%为核心出发点。 2. 多看公司年报、研报,多看网友的深入评论,深刻剖析。深入了解个股长期增长的底层逻辑。控制好自选股的数量。 3. 持股一定要排除旁人的干扰。 4. 控制持股数量,仅从现有持仓中减少数量,两个账号最多不能持有8支。目标调整为6支,甚至4支。 5. 降低操作次数。为给此项指标量化,22年,将股票操作次数暂时限定为12次,每个月最多一次。(给自己留个后门,同支股票同向操作多次算一次;卖出某支,买入现有持仓也算一次) 目前持有个股(近按市值排列 22.1.21) 东方财富、伊利股价、招商银行、美的集团、涪陵榨菜、长春高新、爱博医疗 后续操作计划: 暂无。 三、2022年展望: 大趋势研判 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全球市场流动性收紧,美股及全球主要市场大概率震荡下行,不排除有小国家出现股市崩盘及经济危机的事件。中国虽然降了LPR,但在外围市场动荡及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难以有好的起色。 操作策略 防守为主,选择低估值,前两年调整充分的大蓝筹,如家电、银行、保险及消费类。防守为主,安全至上。如无意外事件,持股不动。 操作计划 打算有闲钱的时候,买些中国平安、或腾讯、或中概互联。 个人提升计划 1、多读书,读好书,书读透。这两年买了不少书,由于工作太忙,基本都是早上起来看一会,看的慢,还有些没读完,今年一定要把没读完的书读完。有些读完的,还要再读一遍。书可以读的不多,但一定要读透,一定要总结,一定要记住。积沙成塔、积少成多。 2、坚持好记笔记,看书时,把好的观点记录下来,学而时习之,不要看完就忘了。 3、多总结、多反思、多找高手交流。 年收益目标 15% 心态培养 越来越感觉到,股票投资,底层的东西还是心态和欲望。 这些自己所思还较少,但感觉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项。 选股标准(2022): 防守优先 公司行业排名第一 稳定性、确定性、稀缺性、增长性方面 毛利率 70%,ROE 15,净利率25% 公司市值:1000亿以上 to C类 不为清单(2022) 1.不买未盈利个股 2.不买ROE低于15/或净利率低于20%的 3.不追高(高包括高位及高估值) 4.长期逻辑没有硬伤,避免逻辑陷阱 5.公司管理层有失信失德等前科、以及有重大诉讼的 6.不看别人买了什么,避免自己受到影响 7.不给朋友推荐股票,不和亲友谈论股票 结束语 股海是繁华的,人声鼎沸、人欢马叫; 股海是萧条的,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股海是温柔的,功成名遂、富甲一方; 股海是残忍的,身败名裂、一招丧命; 股海是孤独的,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股海是热闹的,熙熙攘攘、门庭若市; 股海漫游,不但比拼的是“术”的层面的技艺,更是对人性的考验,对“道”理解的考验;不但要修习招数,还要修练心法,磨炼性格。股海如战场,股海如人生。想要在股海有所作为,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我辈当不断反思,不断修练,不断进取,向自己人生的高峰不断攀登,辉煌的时刻一定可以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