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美学 | 圆悟克勤“茶禅一味”

 江夏心学 2022-06-16 发布于福建

圆悟克勤,宋代高僧。俗姓骆,字无着,法名克勤。先后弘法于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住持成都昭觉寺,声名卓著。北宋徽宗赐紫衣和“佛果禅师”号,南宋高宗赐“圆悟禅师”号,七十三岁归寂后谥号“真觉禅师”。

图片

圆悟克勤禅师在中国禅宗史上留下了伟大的足迹,他撰写的《碧岩录》为禅门第一圣典。

图片

“茶禅一味”语出《碧岩录》,将修行体现在生活中,又明确的表达其内涵。

“茶禅一味”、“茶禅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也是茶文化和禅文化合二为一的集中体现。茶艺是因生理的需求而喝茶,心灵的必须而品茗所形成的一种使人心平气和的仪轨。《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然道无器不显其功能,器无道则只名为器,不显其妙处。

图片

佛教重视饮茶,并与禅结合,其原因一是茶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令人少睡,有助于修禅之夜不能寐与静思;二是帮助消化,整日打坐,容易积食。所以佛教对茶的重视,另外茶的很快传播,唐代佛教发达,僧人行遍天下,饮茶习惯因此藉之传播。

图片

茶不但在禅堂扮演重要的功效,即提供禅僧能解渴、提神,《百丈清规》中有了佛教茶仪的具体仪式,禅寺透过禅茶的过程与仪式,探看禅僧行仪举止,便能了知其心专注的意境。禅修所训练的专注是体,当体的得宜表现,是观也是体的展现;喝茶展现的从容仪表,每一个当体的得宜表现,即是观也是相。

“茶禅一味”需要基础,修习止观者,应先修习止;止成观乃成,次第法如是。定是“平等持心”的意思,是说“心一境性”、“内心相续”,观是:“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 此说明“茶禅一味”让修行体现于日常生活中,以平常心是道呈现,从体相用的探讨,发现坐禅虽不能成佛,但如果没有透过如法与一定修持次第,是无法达到“茶禅一味”的意境,看来虽都是吃喝拉撒睡,但凡夫依旧是凡夫,所以还是要落实到平日的用功,才能“茶禅一味”。

图片

留心生活之美

编辑 | 吉田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