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古易:读不懂《周易》,谁之过?(为什么深奥难懂)

 m175 2022-06-16 发布于黑龙江

 无论甲骨文还是钟鼎文,经过专家解读后,普通读者都可以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含义,但《周易》是个例外,无论各家怎么举例解读,很多人学完后,除了记住那一堆人生哲理,依然懵的。

不说普通读者吧,就是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也是明明白白地糊涂着,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蹦出一只羊,又突兀地出现一匹马。再迂曲的表达,只要内在逻辑清晰,读者自然能明白其含义,不过多费一些功夫罢了。字面的意思理解了,内在逻辑依然不清楚,责任肯定不在读者,讲述不清则听者不明。

《周易》是一本象书,象为根本,文字只是说明。所有的文字都在解释八个基本卦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解读了八个卦象和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象征意义,才能清楚文字和卦象的具体指向,文字才有意义。只讲文字,讲不清卦象和文字之间的逻辑,读者不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自汉代易学家京房以来,虽然易学著述汗牛充栋,五千多字的经文就差被拆卸成笔画,但依然没能揭示经文和卦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周易》深奥难懂的根本原因。

以王弼为代表的易理派彻底抛弃卦象,文字和卦象两张皮,文字失去卦象的依据,变成了文字的考证,前言不搭后语的爻辞跳跃、具象繁复,让易理派头疼不已。数理派虽然执着于数象,但没有找到数象的根本,取象没有原则而混乱,卦象与文字结合得勉强,与易理也不相符。各家自说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形成了一家一易的混乱局面。无法建立文字和卦象的逻辑关系,自然失去了厘定各家是非的标准。换句话说:截止目前为止,寻找《周易》的卦象解读方法,是二千多年的易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方向,也是一直没有逾越的难关。

朱子云:“古圣王以《诗》、《书》、《礼》、《乐》教世,而不及易,看来别是一个道理,某枉费许多年工夫”。清代学者李道平曾言:“古法荡然,千百什一,仅存于《左传》、《国语》之中。”

等春秋古易之书的出版,到时展示给大家一个,逻辑严密,卦象与文字统一,意义清晰,可以读得懂的《周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