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军、王轩:2015年ASCO黑色素瘤新进展

 肿瘤医学论坛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2015年6月ASCO大会在美丽的芝加哥如期而至。作为ASCO五十周年华诞后的第一个元年,本次大会开启了肿瘤研究的新纪元,开幕前已创下5943篇摘要的提交的最新记录,比去年增长了7.5%。黑色素瘤更是迎来了多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新时代。在本次ASCO大会上,Nivolumab在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Ⅲ期临床试验获得了本次ASCO肿瘤科学奖,PD-1拮抗剂的研发者,Suzanne L. Topalian教授更是因为其对癌症的研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2015年David A. Karnofsky纪念奖。


2015年ASCO黑色素瘤新进展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王轩 斯璐 郭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

免疫治疗再续神话

联合免疫治疗风头正劲

2015年的ASCO会议中,几乎每个会场都能听到有关免疫治疗在各大实体肿瘤中的最新进展,免疫治疗也蝉联了ASCO会议报道的每日新闻头条。毫无疑问,黑色素瘤在所有实体瘤中,对免疫治疗最为敏感疗效也最好。2014年ASCO会议报道了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Ⅱ期临床研究,有效患者的PFS将近1年。今年的ASCO会议的一项PD-1单抗联合CTLA-4单抗的临床研究结果延续了这样的神话。该项研究入组142例晚期或无法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以2:1的比例分别入组Ipi 3 mg/kg Q3w·4+Nivo 1 mg/kg 后Nivo 3 mg/kg每两周维持或Ipi 3 mg/kg Q3w·4+安慰剂,每两周维持,研究终点为ORR,次要终点为PFS,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有效率为60%,单药组仅为11%。CR分别为12%和0,PFS分别为8.9月和4.7月。亚组分析显示预后越差的患者从联合组中更获益:LDH升高患者和M1c期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3% vs 0 和 62% vs 25%,遗憾的是联合组的G3/4副反应明显升高,除外内分泌疾病需要额外替代治疗后,其余83%均可通过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好转。

另外,2015年ASCO会议报道了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655例患者的最终结果:总体有效率为34%,总体PFS为5.6月,中位起效时间为2.8月,80%有效患者的PFS已超过15个月。

该两项研究显示免疫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单药,副反应明显增高。但免疫靶向治疗的联合可能是未来趋势,或者科学家们是否能研发一种类似多靶点的免疫抑制剂?另外免疫治疗的起效时间仍然是个难题,严重考验着医生和患者的治疗信心、耐心和经济实力。

疗效预测尚需研究

随着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中如火如荼的进行,疗效预测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PD-L1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对抗PD-1/PD-L1免疫治疗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更精准的疗效预测仍需要对免疫微环境的深一步探寻。Loo等用流式细胞技术对肿瘤的CD4, CD8,髓系及基质细胞进行了检测。发现CD8+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上PD-1及CTLA-4的高表达,及高表达CD8+肿瘤浸润细胞的密度与抗PD-1治疗的疗效有显著相关性。另一项梅奥医院的研究,也提示Bim在肿瘤反应性PD-1+CD8T细胞中的水平,有可能作为抗PD-1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这些研究,给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但准确的疗效预测标志,仍需进一步探索。

靶向治疗温度不降

BRAFi联合MEKi的疗效更为确切

既往已报道BRAFi联合MEKi治疗BRAF-V600突变患者的疗效优于DTIC化疗单药,基础研究表明BRAFi联合MEKi能延长BRAFi耐药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GeorginaV.Long教授更新了Combi-d试验的随访至2015年1月的最新数据,该研究共入组初治患者423例,分别接受Dabrafenib(BRAFi)+Trametinib(MEKi)和Dabrafenib(BRAFi)+安慰剂,结果显示D+T的PFS时间明显优于单药组,ORR也显著增高,联合治疗组OS长达25.1月,显著长于单药治疗组的18.7月,1年生存率在联合治疗组及单药组分别为74%及68%,2年生存率则分别为51%及42%。再一次用总生存数据证实了联合靶向治疗有优势。

另一项BRAFi联合MEKi的coBRIM研究也更新了PFS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Vemurafenib+安慰剂组的PFS时间为7.2月,联合治疗组的为12.3月,联合治疗组显著降低进展风险。研究者还对纳入研究患者进行涉及17个癌基因蛋白激酶的528个已知活性突变,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了检测,其中11%的患者在治疗前存在BRAFV600突变外的其他突变,突变情况与PFS及ORR无明显相关。

BRAFi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一项多中心BRAFi获得性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对BRAFi治疗疾病进展后患者的132个黑色素瘤组织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58%的组织可以检测出相应的获得性耐药机制,20%的患者存在NRAS或KRAS突变,16%BRAF变异,13%组织表现为BRAFV600E/K扩增,7%出现MEK1/2突变,11%为非MAPK通路的突变,肿瘤异质性在不同患者及组织标本中均可见。耐药后患者对BRAFi联合MEKi 靶向治疗疗效甚微,而对ipilimumab则未见明确疗效。这为BRAF抑制剂耐药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一定指导。

Akt-PI3K-mTOR通路另辟蹊径

BRAF是黑色素瘤在高加索人种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但在我国黑色素瘤的突变率相对较低。对中国黑色素瘤的基因通路进行深度分析,寻求更多样的靶向治疗方式,对国人的黑色素瘤治疗至关重要。北京肿瘤医院黑色素瘤中心,对412例黑色素瘤患者的mTOR突变情况进行了测序分析,总突变率为10.4% ,相比CSD及Non-CSD,肢端及粘膜的突变率明显较高,分别为 11.0%及14.4%。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北京肿瘤医院启动了一项由郭军教授牵头的Ⅱ期临床研究,针对存在mTOR突变的进展期黑色素瘤患者,给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的治疗,目前正在入组中,已入组8例患者,可评价疗效的6例患者,目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缩小。该研究也在大会进行了摘要交流。

外科治疗及疗效随访再引关注

黑色素瘤经典外科治疗模式受到质疑

经典的2 cm扩大切缘范围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于后续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作用一直在黑色素瘤的早期外科治疗中被广为接受,2015年ASCO会议的两项研究结果质疑了这两项标准处理模式。一项英国学者报告一项1 cm切缘和3 cm切缘对于厚度>1 mm黑色素瘤患者的对照研究。随访时间历时8.8年,该研究结果显示3 cm扩切组在局部复发率、黑色素瘤特异死亡率均低于1 cm扩切组。这项研究虽再次验证了宽切缘的重要性,但是否3 cm要优于现有的标准处理模式中的2 cm需要进一步的对照研究。

关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问题,经典的MLST1、MSLT2研究和鹿特丹标准都告诉我们,一旦发现前哨淋巴结转移灶>1 mm的需要尽快做淋巴结清扫术,能提高DMFS和RRS。但本次会议中的一项研究将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或淋巴结清扫术两组,结果显示两组在在DMFS和RRS发生存期和黑色素瘤特异生存期无明显差别,这项研究的部分结果与以往研究相悖,对于前哨林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后续如何处理仍不明朗。

PET-CT成为高危术后黑色素瘤患者随访的新贵?

澳大利亚的一项使用PET-CT随访术后高危患者的研究,入组Ⅲ期术后患者,PET-CT的随访频率分别为ⅢA:6,18个月;ⅢB期:6,12,18,24,36,48和60月; ⅢC期:6,12,18,24,36月。该研究对86例患者实施了232次PET-CT随访,共检出25%患者出现了复发和转移,其中80%是无症状性转移。ⅢA/B期以区域转移为主,ⅢC期以远处转移为主。ⅢB期和ⅢC期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分别为68%和97%,73% 和86%。PET-CT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84%。该项研究提示PET-CT对于Ⅲ期高危术后黑色素瘤患者的无症状转移有较高检出率。

对于中国患者来说,考虑到花费和医保的问题,PET-CT在目前阶段只能是少数患者的选择。

来源:《肿瘤医学论坛》20150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