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建英:呼吸科医生如何做到精准诊断?

 肿瘤医学论坛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肿瘤医学论坛》:周建英教授,欢迎您参加肿瘤医学论坛的专访,精准医疗是当前关注的热门话题,很多肺癌患者的首诊都在呼吸科,您认为呼吸科医生如何更好的做到肺癌的精准的诊断。

周建英教授:

这个问题很现实的,从全球发病形式来看,肺癌的发生率占恶性肿瘤首位,腺癌发生率更高,所以目前提到的概念——精准治疗,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PS评分、分子病理、遗传因素等,做分子检测后给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参与体检的患者,如果影像检查显示肺部有结节影,淋巴结肿大等一般会转诊到呼吸科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作为呼吸科医生,首先要明确患者病灶的性质,如果是肿瘤,就需要明确其组织类型,如果组织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腺癌或者鳞癌),我们就会做进一步的分子靶点的检测,包括EGFR检测等,然后针对靶点给予针对性的靶向药物,就叫做精准治疗,如同打靶一样打到靶心。在治疗的过程中,从国内数据来看,在腺癌中,EGFR突变的率大约是52%,也就是说在腺癌患者中有52%的患者存在EGFR敏感基因的突变。对于这样的患者如果一线选择TKR治疗,会优于二线选择TKI治疗。数据证实如果有敏感性的基因突变的患者,给予合适、恰当的靶向治疗,能够使病人获益。

《肿瘤医学论坛》 :对于呼吸科医生来说,如何合理地利用纤维气管镜获取足够的检测标本,并充分运用?

周建英教授:

对肺癌患者而言,影像学检查通常看到肿块、结节影,如果是中央型肺癌,那么支气管镜将是很好的检测手段。
既往认为组织标本获取的大小和风险成正比,在活检的过程中,如果活检的部位比较容易出血,就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所以临床上一般取3~5块组织,取5块最佳,取3块为最少,在固定后做病理切片及细胞刷片,如果在切片中找到癌细胞,就可以同时进行分子基因检测,这样可以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组织标本。


《肿瘤医学论坛》 :再次感谢您接受肿瘤医学论坛的采访。

对肺癌患者而言,影像学检查通常看到肿块、结节影,如果是中央型肺癌,那么支气管镜将是很好的检测手段。
既往认为组织标本获取的大小和风险成正比,在活检的过程中,如果活检的部位比较容易出血,就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所以临床上一般取3~5块组织,取5块最佳,取3块为最少,在固定后做病理切片及细胞刷片,如果在切片中找到癌细胞,就可以同时进行分子基因检测,这样可以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组织标本。


《肿瘤医学论坛》 :再次感谢您接受肿瘤医学论坛的采访。

来源:《肿瘤医学论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