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生命所托 筑健康长城丨2016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委会高峰论坛在京圆满召开

 肿瘤医学论坛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为生命所托  筑健康长城

2016年1022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委会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肝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主办,《肝癌电子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协办。会议秉承肝脏肿瘤分会宗旨“为生命所托,筑健康长城”,围绕肝癌的外科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及多学科诊疗等方面探讨2016肝癌领域的热点问题。

全体参会医师合影

本届会议内容分为主题演讲、专题报告及“微创医师奖”病例演讲大赛,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蔡建强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教授、日本IASGO(国际外科、消化道和肿瘤科医师协会)现任主席Makuuchi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教授以及多位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演讲报告。

会议现场盛况

01
开幕式致辞

郝纯毅教授致辞

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郝纯毅教授对前来参会的国内外医师同道表示衷心感谢热烈欢迎,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从成立到现在已历经8年的路程,很高兴8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肝脏肿瘤分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一步步发展壮大。希望前来参会的医师同道们都能够在此次会议中有所收获,满载而归。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董家鸿教授致辞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教授对本届学术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参会的各位医师同道表示热烈欢迎及感谢。8年来肝脏肿瘤分会已成长为国内肝脏肿瘤领域颇具影响的学术组织,通过历届学术会议的交流,使我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术,也增加了学术同仁之间的友谊。本次会议有很多新亮点,也很高兴年轻一代医师已经成长起来,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02
主题演讲

李强教授、张学文教授、刘连新教授主持主题演讲


Makuuchi教授做主题演讲

被誉为“肝脏外科王者”的Makuuchi教授做了题为《PVE VS ALPPS》的主题演讲,主要从PVE的发展历史、PVE和ALPPS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Makuuchi教授于1984年在日本外科协会会议上报道了PVE的方法,1990年在Surgery杂志上发表正式文章。Makuuchi教授介绍PVE和ALPPS的最大区别为ALPPS手术比PVE对于肝再生速度增加,需要17天,而PVE手术为9-12天。但肝脏再生速度过快会造成肝细胞和胆道的再生不成比例,从而导致无菌性胆道炎,此为ALPP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董家鸿教授做主题演讲

董家鸿教授做了题为《精准肝脏外科》的主题演讲,精准外科于2006年国际上首先提出,它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演变的一门科学和艺术。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蓬勃发展及科技、经济及人文水平的提高,外科学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完美外科由三个要素决定:安全、高效、微创,很多因素影响外科病人的结局,而核心因素为除病灶、脏器保护及伤位控制,只有同时兼顾这三个因素,才能使病人得到最佳康复。

许戈良教授做主题演讲

许戈良教授做了题为《肝脏肿瘤血管的特征与动力学的改变对肝癌疗效的影响》的主题演讲,指出肝癌肿瘤血管是一种发育不成熟的小动脉,中层平滑肌不发达或缺乏平滑肌,肌性动、势能转化的能力下降,流速减慢,血流紊乱,阻抗变大;当瘤体内的新生血管的阻抗变大,动能丧失,血流紊乱时,血流按其势能的方向发生转变。原发灶切除术仍为目前治疗肝癌首选的、也是最好的方法,按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小肝癌也易或可能发生PVTT且主要发生在荷瘤门静脉段支。为了减少术后的复发,建议行沿门静脉支配的规则性肝段切除。

现场专家与Makuuchi教授探讨学术






03
专题报告一
郝纯毅教授、邹英华教授、杨宁教授、朱旭教授主持专题报告


邢宝才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宝才教授做了题为《可切除BCLC-B:切除都能生存获益吗?》的专题报告,指出BCLC-B是高度异质性的一组患者,外科切除可使部分患者获益优于TACE,但是由于影响切除生存获益的因素很多,因此应根据患者复发高危因素有选择地做肝切除手术。对于手术后高危复发的患者,一线应选择TACE治疗更合理。


吴力群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吴力群教授做了题为《血清IgE水平降低与肝细胞癌R0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专题报告:肿瘤与免疫一直是几十年来的热门话题,机体的免疫水平如何评估及肿瘤免疫如何评估需要我们探讨。目前发现,术前低IgE的HCC患者R0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率较高,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在HBV相关HCC的发展中IgE反应的作用。


李肖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肖教授做了题为《肝癌TIPS—争议与探索的专题报告,TIPS是众多肝癌治疗方法的一种,应多学科融合使这项技术更好的发挥。要营造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让更多患者受益。


陆荫英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解放军302医院陆荫英教授做了题为《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治疗实践的专题报告,指出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等还处在临床应用的初级阶段,要转化到临床让患者获益还需要更多的努力。NK、CIK细胞等治疗不具有肿瘤特异性,单独使用抗肿瘤效果有限,但联合治疗对于术后复发转移和患者整体状态有很大帮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用疗效并不理想,联合治疗仍是HCC治疗的主要方向。

04
专题报告二
卢实春教授、朱继业教授、华向东教授、李槐教授主持专题报告

詹启敏院士进行专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分享了题为《科技创新和大健康背景下的大数据与精准医学》的专题报告,指出精准医学是临床发展的要求,更是公众的需求。公众需求、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传统医学及优势基础是中国精准医学的发展优势。


孙永琨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孙永琨教授分享了题为《精准医学和免疫治疗的探索》的专题报告,从临床肿瘤学角度对免疫治疗做了系统回顾。免疫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显示出临床疗效,较有前景。


项灿宏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项灿宏教授分享了题为《肝细胞肝癌的治疗: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主要从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解剖性肝段切除的实施、非手术治疗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解析。


景灏授进行专题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景灏医生分享了题为《肝癌的放射治疗进展》的专题报告,绕放疗是否有用?放疗安全吗?放疗何处用?精准治疗时代放疗的新征途四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阐述。

05
"微创医师奖"病例演讲大赛

本次病例演讲大赛经评委团前期审核评定,从初赛选手中最终选出11位决赛选手,赛前抽签决定选手决赛演讲顺序。每位参赛选手演讲时间为12分钟,演讲结束后专家评委团对其打分,最终得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取平均分。本次比赛共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5名,一等奖将获国际会一次参会全程赞助。

本次演讲大赛评委团阵容强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辉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戴朝六教授、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教授、北京朝阳医院贺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槐教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李杰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李强教授、北京同仁医院栗光明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刘军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连新教授、301医院卢实春教授、北京佑安医院孟庆华教授、海军总院邱宝安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吴力群教授、301医院叶惠义教授、空军总医院张洪义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张学文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玉宝教授、302医院赵平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继业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旭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石学涛教授、北京佑安医院闾军教授共同担任。

毕新宇教授主持演讲大赛












"微创医师奖"讲者风采




名师点评

经评委团严格的评比筛选,郑琳、宋京海、陈拥军、郭立民、赵新获得优秀奖,洪智贤、瞿旭东、曹广荣获三等奖,闫军、曾道炳荣获二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业繁教授最终夺取桂冠。

优秀奖获得者:郑琳、宋京海、陈拥军、郭立民、赵新

三等奖获得者:洪智贤、瞿旭东、曹广

二等奖获得者:闫军、曾道炳

蔡建强教授与一等奖获得者张业繁合影

蔡建强教授总结演讲大赛

颁奖嘉宾与获奖者合影

花絮一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