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平乡村记忆 | 曾经家家户户炊烟飘、风箱响的温馨场景一去不复返......

 富平人原创馆 2022-06-16 发布于陕西

老院的交响乐

文/刘媛玲

昨夜做了一个梦 一一一我坐在锅灶前,使劲拉着风箱。眼看灶中燃过的灰炭越来越多,几乎占据了整个灶膛,火苗也越来越小,我用煤铲小心地把那一堆燃尽的灰炭掀到一旁,刨下上面正在燃烧的一部分到燎齿上,又急忙给上面加几铲煤,轻轻拉动风箱,火苗又重新喷吐出来,呼呼地舔着锅底,正高兴,突然就醒了。

望着渐渐亮起的窗户,耳旁似乎还在响着那“啪哒啪哒”的声响。虽然这声响已经布满岁月的风尘,有些小孩已不知风箱为何物,拉风箱是在干什么,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名词,抑或已成为一个符号,但在我的记忆深处,它仍是那么熟悉而亲切,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伴随着我的一生。

小时候住在一个老院,之所以说它老,是因为那木质的门窗上,雕刻着形形色色的花鸟人物,还有寓意吉祥的纹饰,那些被时间以及情感沁润的门窗,在想象中带给我们温暖的情怀,给乏味的生活带来了丝丝情调,还有那木质的阁楼,让我们仿佛生活在诗画中。

院中居住着四户人家,大人带小孩二十多口人,从早到晚异常热闹。除了说话声、笑声、小孩的吵闹声和哇哇的哭声,就是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啪哒啪哒” 拉风箱的声音了。

常常是这家刚停那家又响,也常常是四家不约而同地同时响起,“啪哒啪哒”……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像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共同演奏一首动听的大合奏。

伴随着袅袅而起的炊烟,那声音美妙而富有节奏。当声音停止,那些虽然缺油少盐、没一点荤腥,极普通的饭菜的香味,便随着蒸汽,飘飘悠悠,弥漫在院子的上空,飘荡在大街小巷、诱惑着大人小孩的味蕾,挑逗着人们的食欲。

我也见过风箱在锅台左侧的,但我们四家人的风箱都置在锅台的右侧,这种长方体制式的风箱,里面中空,只有两根拴着公鸡毛的拉杆,露在外面部分是一个U形把手。烧火时,左手拿着煤铲,右手抓着把手用力来回拉动,随着不停地拉动,风箱上的气门一开一合,灶下的煤炭欢快地吐着火舌,饭熟得也更快。

做饭时拉风箱的除了在灶台上忙碌的那些主妇们,大部分家庭都会呼唤小孩子来帮忙。大人拉风箱和小孩子拉风箱的声音会有明显不同,大人们在院子一听就能听得出。大人们拉风箱时一推一进,风箱拉杆拉出的长度大、动作均匀,发出的声音不疾不缓;而我们这些孩子只想着赶快吃饭,完成任务好出去玩,性子急,动作快,风箱杆拉出的短,发出的“啪哒啪哒”声特别急促且声音大。

如果锅底下能放几个嫩包谷或在灶灰里埋几个红薯,那就拉得更起劲了。拉累了或肚子饿了,就站起来,用手机械地拉着风箱,眼睛却贪婪地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饭菜,连煤炭也忘记添。直到火快熄灭了,被母亲呵斥一声,“快滚蛋!”  ,才像得了赦免似的撒腿向门外跑去。

我那时最喜欢帮母亲拉风箱,单调不复杂,冬天还可以取暖,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边烧火一边看小说。饭时,母亲要忙着在锅台案板上张罗,一个人腾不出手来,这时候特别需要一个帮手,拉风箱的事便责无旁贷地落在我的身上。特别是蒸馍时,笼屉上锅,母亲叮嘱我几句,便去房间做针线活一一一一家七囗人的吃穿都在她身上,忙碌是母亲的最常态。

我只需一边拉风箱,一边往灶膛加煤就行。蒸馍烧火时间长,常常灶间的炭火越聚越大,我就像梦中那样,用炭铲把它“掀翻”,刨下顶上正燃烧的炭火,加几铲煤,火舌就又会欢快地舞动起来。有几次,因为沉醉在故事情节中,差点烧干了锅中的水,酿成“事故”。

而今,已经绝少听到“啪哒啪哒”拉风箱的声响了,人们普遍用上了液化气或电磁炉。即便有风箱,也被遗弃在墙角旮旯,成了一种废品和摆设。再也不用烟熏火燎地烧煤拉风箱了。

但每想起当年院子里的风箱声,总觉得它是那样悦耳动听,每当做饭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小时候做饭拉风箱的情形,那遥远又近在咫尺,熟悉而又陌生,富有节奏感的亲切的声响,总让我想起那个曾经生活过的充满浓郁的烟火气息的大院,想起我的父母,想起那些熟悉的脸庞。

多少年了,再也没听见过“啪哒啪哒”的风箱声。我知道,那种曾经户户炊烟飘、家家风箱响的壮观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儿孙将不知风箱为何物,可以轻松地享用现代化的灶具。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无可阻挡的历史必然。

我也很清楚,在每一个曾经对它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今已头发斑白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心里,它非但不会消失,随着岁月的流逝,反而会愈加清晰地回响在每个人的心里,浮现在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的睡梦里。成为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心中最深刻的记忆和最美的交响乐,成为对老一辈生活的永恒的怀念!



作者简介:刘媛玲,西安市灞桥区退休教师,陕西富平人。喜爱文学创作,多年来勤耕不辍,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八小时以外》《家庭生活指南》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千余篇(首)。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