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高应兰作品 | 大锅灶的记忆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老家农村家家都有大锅灶。  

锅灶一定得请在行的瓦匠师傅来砌。砌不好会倒烟,晴天还好些,就怕遇上阴天下雨,那可有得受的,呛得眼泪鼻涕的。还得请阴阳先生选个好日子,日子选好,师傅才进门动工。砌之前还得放鞭炮,在老百姓眼里,民以食为天,砌锅搭灶是一件大事。先画好样子,瓦匠师傅先把大、中、小三口锅放在地上,用石灰粉沿着锅边洒下形成圆圈,量好尺寸,再在外围画出锅台的形状,这时才开始砌。  

砌好后,锅台面用白色正方形的小瓷砖贴起来,方便清洁卫生也美观。正常人家都是三口锅,里锅是用来烧水,烀猪食等。中锅炒菜,边锅煮饭,锅与锅之间放置一个汤罐,是用来装水的。饭菜好了,水也热了,用来洗脸,洗碗都可以,既省事又省稻草。在老家有句俗语,说某人受了谁的影响,就会说“你哟,被汤罐水带热了。”  

锅膛上是烟囱,直通到屋顶或者墙壁边上,把烟排出屋外。做饭时升起的袅袅炊烟,一缕缕青烟缓缓扩散在天空中,是农村独特的风景。锅台就是煮饭、炒菜的地方。锅台后面是烧火的,老家叫“锅膛门口”在那里往锅膛里点火添草。烧火的地方放着小凳子,叫“烧火墩子”。做饭的时候,一个在锅台前站着,淘米切菜,炒菜的,老家叫“当锅的”,坐在锅门口的就叫“烧火的”,也戏称“火头军”。烧火的在锅膛门口坐着,烧哪一个锅,是大火还是小火等等都得听“当锅的”招呼。农闲在家两人一起做饭。农忙时,也就只能一个人烧饭了。烧饭的人既是“当锅”的,又是“烧火”的。这时就烧留着准备过年才烧的柴火或棉花杆,不烧稻草了,要不然锅台上,锅门口一个人忙不过来。

铁锅烧过一段时间,锅底就会积上一层锅灰,这样的话锅烧起来不快了。先把锅从灶台上搬下来,倒扣在院里空地上用镰刀,将烟灰刮掉后,重新把锅再安置到灶上,先烧上几个草把,锅烧热了,然后用水洗干净。刮过的铁锅如改头换面,烧起来又快了。这些都是妈妈在做。妈妈是天天围着锅台转的人,一日三餐,做着妈妈的味道。平时锅台用抹布抹得干干净净,碗筷、洗菜盆、调料瓶放置得整整齐齐的,锅膛门口也是拾掇得利利索索的。在农村看一个人家爱不爱干净,勤快不勤快,去厨房一看就知道了。锅灶是妈妈们的脸面,反映着每家的生活状况。每天清晨,老妈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厨房,烀猪食、做早饭。我记得妈妈会用米汤冲鸡蛋给爸爸喝。粥煮开之后,老妈会先装上一碗稠的带浆米粥放在厨房阳台上先凉着,那是给我吃的,说这粥吃的顶饿。那时上学得走上三里路左右才到学校,怕我还没到学校就饿了。  

农村的孩子都学烧火做饭的。一开始学烧火时,引火总是引不着,不知划了几盒火柴,越着急火越不着。几次下来完全失去耐心了。妈妈边演示边耐心地和我说:“你用稻草来引火,火点在稻草头这里,这头的软和点,容易着的。”会烧火之后,又嫌烧稻草做饭慢了,于是一个劲往锅膛内塞草,塞得从锅膛向外冒黑烟。糟了!起了反作用了,不仅火没大起来,火还老熄。这时妈妈说,放的越多,越容易压住火,要勤添草,不要偷懒,有点耐心,也不能老是用火钗去挑锅膛里的草把,容易把火拔弄散了,火力不旺了就会熄的。烧过几回就得心应手了。农忙时节,也会做些简单的饭菜,送到田头给爸爸妈妈吃。  

小时候的天气感觉比现在冷的多,一两尺长的冰棱挂在屋檐下,冻得把手缩进棉袄袖里。这时候的我们是最喜欢烧火了,边烧火边烤火,小脸烤得红彤彤的,浑身暖洋洋的。帮妈妈烧火还有另外的小九九,从锅膛边摸出个山芋扔进锅膛里炕着,吃完饭了,拿出来吃当零嘴吃。冬天家里的咸鱼也腌好了,拿上几条鱼放在锅台,一条一条地穿在火钗上,放进锅膛里炕着,炕出来的外焦里香,用老家话来讲,“打一个嘴巴子,也舍不得丢”。吃完中午饭,外婆用废旧的洗脸盆,底下先垫上一层糠,然后将锅膛里没有烧尽的柴火灰,放进洗脸盆里,就做好了简单的烤火盆了,上面用木棍担着让我和表妹烤火。我们就炸豆子吃,黄豆,蚕豆放在火盆里,听到啪、啪、啪的声音,豆子就好了,用筷子夹出来,吹一吹上面的灰扔进嘴,嘎嘎脆呢。

小时候觉得最好吃的是外婆炕的锅巴。米饭吃完之后,锅底剩一锅锅巴,只要烧上几个草把,锅巴就炕好了,又脆又香。有时外婆会大方起来,在锅巴上滴几勺菜籽油,油慢慢渗透锅巴,再炕一下,炕出来的锅巴,黄灿灿,脆嘣嘣的,一咬扑鼻香。外婆忙时,我和表妹嘴馋了,我们自己炕,掌握不好火候,锅巴都炕焦掉了,舍不得扔了,就用开水泡着吃,先倒掉碗里炕焦了浮着一层黑黑的沫子,然后再倒上开水吃,表妹还乐呵呵地说:“咖啡锅巴,拽的不得了。” 

锅灶不仅用于做饭,还是每个家庭保护神的象征,称之为“一家之主”。腊月二十四,是家家送灶的日子。在之前将锅台清洗干净,锅盖也是刷得亮堂堂的。爸爸会在灶前摆上贡品,揭下旧的灶王爷年画,换上新请的灶王爷年画。灶前还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子。摆贡品的用意是封住灶王爷的嘴,让他老人家上天不要说坏话。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让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小时候总是好奇,问这问那的,在一旁看的实在忍不住了,就悄悄地问妈妈:“用好吃的封住灶王爷的嘴,他不说坏话了,那好话不是也说不了吗?”妈妈一听十分生气,低声训斥道:“匣仔人家的,不准瞎说八道!”吓的赶紧闭上嘴巴,不敢吱声了。  

腊月二十四一过,锅灶天天忙着呢。蒸馒头、蒸年糕、炒花生、炒葵花籽、做糯米饼、炸肉丸子、做鱼丸等,许多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忙了一年,家人们也好好地享受一下了。还有就是招待亲戚朋友们。匣仔们也天天和妈妈们围着锅灶转,烧个火,打个下手,到时炸好鱼、肉丸子也能解一解馋猫的瘾。后来的我们像鸟儿一样飞得离家越来越远,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这些温馨的画面,时常出现在脑海里。  

在外面呆久了,越来越想念大锅灶的味道,想起那缓缓升起的袅袅炊烟。只有到了过年才能了这份想念。过一过儿时的瘾,回到老家坐在锅门口烧火时仿佛又回到儿时,心里暖暖的。可惜的是,这过一过瘾的机会,也会很快消失了。建设新农村,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农村的大锅灶会被拆掉了。大锅灶是农村的标志,也是农村人的日子,更是农村人百味生活的舞台。没有了大锅灶的农村,它们的灵魂又何在。  

大锅灶不仅有家的温暖,妈妈的味道,还有声音,就像小时候,走在放学路上,看着袅袅炊烟升起的地方,大概就知道谁家在做饭了。就会兴奋呼叫着:“回家吃饭喽”。边叫边向炊烟升起的方向跑着。比起爸爸妈妈喊我们回家吃饭还管用呢。如果锅灶拆了,在外的游子对家乡那份深深的眷恋,没有袅袅炊烟牵引着,他们会不会迷失回家的方向?


  作者简介:高应兰,笔名落叶兰秋。连云港作家协会会员。手写我心,用朴实的文字抒最真的情感,用文字寻找记忆深处的岁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