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雪莹 | 时光成痣有真意一一张忑侠散文《时光痣》印象

 时光捡漏 2022-06-16 发布于陕西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粉墙上虚晃着疏疏朗朗、斑斑驳驳的影子,这一道光亮沉淀着什么呢……那里有一个有趣的灵魂,有生命的真意和人性的光辉。

我与张忑侠女士因文字结缘,却更相信与一个人深厚的情谊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与她同年同月生,兄弟姐妹中均排行老五,有相似的成长境遇和共同的文学爱好,相识于五年前凤翔《时光捡漏》读书会,当时她在聚光灯台上咏读她的散文作品《寻找故乡》,声音清亮温婉,声情并茂,知性优雅,印象极深。与她在人生半路相逢,掐指一算,只有五年之久,却似一辈子的妥妥老友了。

壬寅年春,张忑侠的散文《时光痣》闪亮登场与读者见面,这次在繁冗工作间隙为这个以诗歌与散文见长,写评论技高一筹的"评论一姐"写点文字,虽有几份忐忑与不自信,那怕是笨笔拙见的粗浅感性认知,却是拜读《时光痣》之后深受感染、发自肺腑的内心执念了。

张忑侠是一名从陕南到关中教书育人的优秀高中语文老师,也是一名学者型的作家。她是陕西省作协会员、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评论家协会理事。商洛故乡的青山碧水、温润气候孕育和滋养了她,她的个性中有水一般娇柔灵动,又有山一样坚韧炽烈,她以勤奋不辍之笔,将生命的过往时光与一路的收获,以深邃的思想与丰沛的情感融进文字里沉淀成痣,百炼成为光芒四射的珍珠钻,耀眼夺目,熠熠生辉、精彩斑斓了她的人生。她的散文,不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评论说理,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分析与升华,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她把探寻的目光穿透文字,伸向人性的深处,带给读者以心灵的温暖和生命的哲思。

时光的痕迹

时光荏苒,岁月无声。张忑侠生命中漫过的精彩难忘的时光全以文字记述在《时光痣》中。她是一个活得极其清醒的人,在《怕闻钟声》《夜色如水》中,作者在如雷的洪钟和万籁俱寂的深夜,感叹流逝的岁月芳华和生命的来之不易,向生命发出紧迫的提醒,让短促的生命站立起来,探寻活着的意义就要叩响时空记录存活的痕迹,珍惜光阴,兢兢业业,不负天地,终不负自己;《遗失的日记本》一文中,她遗失了13本日记本,在岁月的流逝中却不曾遗失童年、故乡和人性的美好;《只为灵魂的芳菲》《那一封封信》是少女懵懂羞涩的心思和爱恋,是心灵的芳菲和心底的光亮。

张忑侠以独特的视觉探究生命的厚重与深刻,赋予生命的真意。正如她对冬天的挚爱与用笔。《雪意》她带着昨夜的梦,清晨奔赴雪花漫舞中,安放心灵,拥抱莹润如玉、不染尘杂的纯洁人间;《冬天之美》——她生命的冬天之美是走过千山万水后的回归,是历经四季后的成熟,是宁静淡泊中的款款抵达;《想念冬天》是游子对家的温暖与眷念,是母爱,是幸福,是心的宁静……在她心中,萧瑟肃穆的冬天是简单的颜色,丰富的情感,是朴素的方式和生命的真意。

乡情与乡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忑侠是一位感情丰满的女性作家,她的文字里,乡情是她无法逾越的感情使然。一个离开故乡近三十年的游子,那里曾有青山绿水环绕的小山村,有养育她的父母、快乐的童年与成长的伙伴,有故乡的悠悠往事……这一切让她牵肠挂肚,梦牵魂萦,深情难却,屡屡寄情于笔端。

时光无情,物是人非,在《你的家在哪儿》《回家的路》《寻找故乡》中,难回的故乡让她隐隐作痛,惆怅不已。如今的故乡竟成了她心上的一颗朱砂痣,双亲已故,老屋成了竹篱茅舍。细柳白鹅、绿槐林掩映下粼粼的丹江水、童年的天堂再找不见,她一任泪水肆意奔流,只因再也找寻不到灵魂的故乡……

每一个父母都住在游子的心里,而时不时被乡情与乡愁揪扯到痛彻心扉。《慈母百日祭》《破五人七思娘亲》《清明节最想念的那个人》《守岁》《拐杖》等,用文字留存父母在这个世界的印记,寄托她对父母绵绵的爱意和深切地思念。可以看出作品的前三辑中,母亲与乡愁是真情流淌的文字,是剪也剪不断的离愁别绪。

故乡的往事漫漶在记忆的画板上永不褪色,是作者艺术才情的摇篮。《戏楼》是她童年与小伙伴排戏演戏的快乐天堂,是戏楼清亮了她空灵的歌喉,妙曼了她柔情的舞姿,让她如今搬上人生舞台的一首《秋恋》、一曲《桃花谣》如此摄人心魂;《祠堂》《菩萨庙》《许家沟情事》中,她将小说故事融入散文,以直击人性的笔墨鞭挞了封建残余对爱情的摧残,爱情在粗粝的现实生活中如此脆弱。另一方面,更看出她对不同文学创作体裁的悟性与潜力,她的思想性与创造力,在小说创作发展上的无限可能性。

良知与唤醒

张忑侠无疑是一个敢于仗义执言,直面流弊,由此唤醒良知、承担社会责任的作家。《雁过留声》一辑中,她以一个教育者的情怀与责任,在《寻找自己》《我的一天》《这不是流水账》《我们究竟在干什么》等文章中找寻自己,不为浮云遮蔽,以锐利的笔锋针砭时弊,呼唤应该审示教育的终极目的,探究深层原因,让教育回归教育;《痛定思痛痛何如》以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故原因,反驳人性的霸道与自私,呼唤尊重和关爱他人,放低自私与自我;《读书与做人》以作者亲历的五个社会负面镜头聚焦人性精神的死角,揭示人性在公民道德与社会公德中的粗陋,唤醒全民以读书剔除心灵杂草,提升人文素养。从张忑侠的为文中,穿越历史与现实,似乎闪现着苏东坡与鲁迅的人格与影子。

圣贤的光辉

与经典同行,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读《时光痣》掩卷之际,对于挚爱国学传统文化、又涉猎不深的自己,《历史的情歌》一辑无疑是最为精彩、最为受益的篇章了。张忑侠以她学者型高中语文老师超凡脱众的才情与学识对诗仙词圣、先贤哲人的学问与思想进行深入地解读赏析。穿越历史的烟云,在柳永的《雨霖铃》中,为一个饱读诗书的风流才子仕途屡挫唏嘘不已;在《定风波》中展现竹仗芒鞋、一身蓑衣的苏轼无惧人生风雨的释然豁达与艺术才情的蒸馏与升华;《千古一序话生死》在东晋书圣王義之《兰亭集序》中,在流光溢彩的书法背后,饱蘸着以生死之悲领悟生命的丰富内涵。

儒家与道家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经典,其光辉普照世人。忑侠在《生命的姿势》中走进孔子,在《留得正气满亁坤》中重读孟子。孔子以“礼”为骨,以“仁义”为血肉,孟子这个乱世中的莲花君子,他主张“民本思想,仁政王道与浩然正气”,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为时代和生命找到了皈依;道家思想的老子在函谷关为世人留下体察万物、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的《道德经》后,倒骑青牛徐徐远去,他遵循的“无为而为”“自然之道”成为诸子百家最睿智的哲人;《艰难时势任逍遥》读庄子其人,他“尊生、修身、逍遥”,把深切同情、人性关怀的目光投向生命个体,是诸子百家最富人性关怀的思想家。“儒家是粮食,喂饱生命;道家是良药,治病救人”多么精妙!特别是庄子对人性的关怀是作者在《时光痣》中屡屡提起并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成她为文为人的风向标,值得每个人学习和借鉴。

张克瑶老师评价张忑侠 “她在自己的能力和认知范围内,凭良知捡拾起人世间那些最生动最宝贵最易逝最易被忽略的人性光辉和卑微真爱,让我们感到尘世的温暖。”

张忑侠的生命里有梦,有爱,有诗情画意,有妙歌曼舞,有春天的回忆,更有冬天围炉夜话的暖意,她活出了女性不一样的清醒明了与温情暖义。她的文字,如浮华尘世中的一股清流,为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拂去心灵的蒙尘,是照亮我们前行的一道光。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真诚祝愿张忑侠的文学创作之梦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飞得更高、行得更远!

END

作者简介

高雪莹,女,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行政工作,爱好文字、书法、音乐,喜欢以散文、诗词歌赋的方式,记录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有多篇散文、诗歌在多个网络平台发表。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