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刚刚成立的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海南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北外附属海南外校)迎来了1300余名学生;2021年9月,又有800多个孩子带着好奇的目光走近它。 不知不觉,这所成立才一年多的学校拥有了幼、小、初、高四个学段的近2600名师生。 和其他学校教育理念不同,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校园里、山林间尽情地探索,老师鼓励学生们天马行空,去想象、去尝试、去创造,去体会校训“FREE自由驰骋 FUN体验乐趣 FLY幸福翱翔”的真谛。 在北外附属海南外校,师生的亲密、美学的空间、四季的更迭……教育就在 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外附属海南外校,看看孩子们真实的成长。 用丰足的美好 接受万物的启蒙 走进250余亩的校园,鳞次栉比的建筑、笔直宽广的校道、花团锦簇的园林一一映入眼帘。科技中心、国学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实验中心交相辉映。孩子们在感官敏锐的年纪,就这样和世界产生联结,用身体捕捉斑斓的美好。 置身VR虚拟教室、AI梦工厂和创客中心,在炫酷的沉浸式体验中,探索未知,充分感受科技魅力;来到书法、绘画、茶艺、陶艺和棋类教室,撷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深刻感悟渊博的国学底蕴;进入钢琴室、戏剧室、舞蹈室、合唱室和器乐室,美妙的音符此起彼伏,节拍里流淌着童真的倾诉;在高规格篮球场、击剑、攀岩等室内场馆,学生或扎起马步、或挥起佩剑、或抢断上篮,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推开心理沙盘室、音乐疗养室、心理宣泄室的门,无论是委屈、迷惘、还是愤怒、忧伤,都能在此重归平静,获得前进的力量;走进集阅读、探究、藏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图书馆,翻开卷页的悠悠书香,源源不断的知识“琼浆”丰盈着灵魂的底色;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以精密的仪器和实验设备,带领学生走近科学,投身知识与智慧的殿堂。 孩子的安全事关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幸福。为此,从校门口、教室到宿舍楼,均启用智慧校园的人脸识别系统,配备全校1500多个无死角监控摄像头,将安全隐患尽可能降低。 在温情的“家” 学会爱与分享 北外附属海南外校就像一个“家”,而师生们都是彼此的“家人”。 在这个“家”里,有“校长爷爷”做鬼脸逗趣,有“副校长叔叔”喂饭,有“副校长阿姨”扎辫子,有“班主任阿姨”讲故事、有“宿管叔叔”盖被子……这正是因为学校坚持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心中充满阳光和真善美的人。 为此,学校构建了“用爱和阳光书写幸福人生”的主导文化,并遵循“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的主旨,树立以“爱”为核心的全人格教育服务理念,把每一位“家人”当成独特的个体,包容大家的个性差异,给他们以尊重和珍视,希望学生们的闪光点被发掘从而自由成长。 孩子们也学会了“瓦爱鲁”——海南方言中的“我爱你”。自己喜欢的零食、书籍会往书包里塞,再带到学校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爱”为核心的育人思想,不止于学校这个 “大家”,更蔓延到每个孩子自己的 “小家”。在学校亲子活动时,经常是孩子“招待”父母,例如拔河、划旱地龙舟、走秀等活动,一家三代都乐在其中。放学了,家长们聊着孩子的近况,商量着带孩子去哪儿吃饭。回家的路上,孩子们会热情地跟人打招呼。 在无边界的课堂 认识世界和自己 上外语课时,学生常常问:“老师,我们今天去哪儿上课?” “土地之上、蓝天之下,就是我们的教室。”在北外附属海南外校,教室之外也是教室,校园之外也是校园。 有时是在环球风情街——学生置身情景中,扮演各个角色,从表演艺术、影视文学欣赏、西餐厨艺、世界酒文化、工艺美术到体育运动,一个个真实的演练环境,能让孩子们感受传统、现代各种文化的融合碰撞。 有时是在艺术中心——学生站在幕后,用丰沛的情感、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将观众们拉进一场“原声大碟”的视听盛宴中,用声音赋予经典影视剧二次生命,舞台上的灯光也仿佛为他们披上霓裳。 作为外语教育特色校,北外附属海南外校没有增加外语必修课时,而是在初一、初二年级就开设外教口语课及六国小语种校本课程。国际文化节、主题英语角、教学研讨会、时事热点辩论赛、跨文化研究沙龙、原创剧表演赛、课本剧表演观摩、外语书法橱窗展、多主题外语班会等外语教育特色活动,都是帮助学生认知多元文化、开拓国际视野的第二课堂。 当然,激扬生命的舞台不止于此。 北外附属海南外校还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发展中心”,设置了八大类别,有128门涵盖文化、科学、社会、艺术、人文、生活、体育、自然等种类的普惠和特需校本课程,由不同科任老师写出课程介绍和课程纲要,设计招生海报,供拥有不同兴趣的学生挑选。 比如,普惠性技艺类的课程有数独、中国象棋等;科技类的课程有3D打印、趣味编程等;科学类的课程有STEAM科学课、细胞植物课等;人文类的课程,有农历文化、演讲与辩论、天文浅谈等;体育类的课程有游泳、排球、羽毛球等;学科类的课程有主题阅读、数学进阶等;艺术类课程有芭蕾精灵、钢琴启蒙、二胡入门、多彩黏土、创意国画等;语言类的课程有英语演讲、少儿法语、漫游西国等。特需性的课程有高尔夫、网球、马术、国标、轮滑、攀岩、架子鼓、跆拳道等。 同时,北外附属海南外校也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学校语文科组重点研究的课题。 为此,小、初、高三个学部的语文科组定时定点举办教研会议,在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分组讨论中,以“2+2”(两个优点加两条建议)或“3+1”(三个优点加一条建议)形式进行点评,坚持以课题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于青年教师,学校定规范、重指导,要求打造合格课堂;对于资深教师,学校搭平台、压担子,要求塑造优质课堂;对骨干教师,学校凸 这些课程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他们提供了一方沉浸其中,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实践乐土。这些丰富而又有机组合的课程,让学生们不断体悟知识间的联系,流连于求索之中而不觉辛苦。 在流转的四季 体验美好的日常 2021年,有19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术团队莅临考察,人数近千人。除了对学校文化、教育理念的赞赏,对办学特色的欣赏,他们 在这里,“爱”的教育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当生活中所见、所得、所触,都是爱的衍生物,孩子们便懂得了如何观察爱、感受爱、创造爱。 爱在北外附属海南外校,是这样的风景:音乐、戏剧、舞蹈、故事、诗歌、水墨、手工…… 春节,为班级写上一副春联,画张年画;端午,为老师送上手作的蛋袋;秋分,做一张叶脉书签,送给同桌;教师节,精心编排的舞蹈展示于全体老师面前……不止于四季的变换,学校一直将爱与被爱援引至孩子的日常。 在成长的每一天 自由舒展地做自己 国际文化节前夕,各班都在紧张地进行英文戏剧彩排,“Cindy,你扮演公主可以吗?” “不,我想演王子。” “哇,这么勇敢,期待你演的王子哦!” 敢于说“不”,去真实地表达自己,对孩子们来说,是入校以来最大的变化。内心的感受可以坦然表达,真正的喜欢可以主动争取,在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里,“做自己”变得更简单了。在北外附属海南外校,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要我做的”,大多是“我要做的”。 在每学年8个完整的教学月中,有5大节、3大活动构成北外附属海南外校的师生文化大餐——国际文化节、读书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十大歌手、春季研学等。 国际文化节,在 读书文化节耗时月余,进行图书角评比、读书分享会、课本剧展演、书签制作、趣味谜语抽题、经典文学作品展览、百科知识竞答等活动,是一场以书为桥、以梦为舟,穿越书海的探险之旅。 体育文化节留下了三天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和超越自我的回忆。从低学段的趣味游戏,如障碍跑、抱球接力、集体投球;到高学段的田径赛事,如跑步、跳高、跳远、实心球;从家长朋友全情投入的拔河,到教职员工热情高涨的投篮,大家都活出了青春美丽的模样。 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是学生们最期待的文艺盛典之一。每一次,他们都能拾起藏在心间的旧语,唱出一段新的故事。它以独特的音乐魅力及健康向上的青春风采吸引着同学们为梦想发声,为热爱歌唱。 同时,学校还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展示的舞台——校园文化广场,鼓励学生们自我创作、自主编排、自行导控、自由出演。某个碧空如洗的下午,当下课铃响起,或许你能在校园一角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次优美的演奏,观看一曲翩翩的舞姿、一幕震撼的戏剧。 学生的耳朵是打开的,眼睛也在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主动参与活动,他们每一次被邀请互动,也都可以感知到“爱”。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融入这个大家庭。 在北外附属海南外校老师们的心中,比起 “听老师安排”“遵守班级纪律”,“和而不同”是更好的状态,那些不一样的想法,往往是一个人特质与天赋的精彩之处。学校真实地希望孩子们,可以拥有更多的勇气,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送一片光明给你 颂吟教育的诗歌 教育,是成人之美的艺术。这艺术的创作根本,莫过于“人师”。他能看见、倾听、同理、共情每个纯真脸庞的真、善、美,在耐心与等待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可贵的天赋。所以师者,是孩子教育最重要的共同创作者。 但是,点燃孩子天赋光芒时,师者,必先看见自己生命的光亮。北外附属海南外校始终坚信,一所学校的诞生,来自一群人师的汇聚;孩子要幸福,首先教师要幸福。如此,他们才能自觉而觉人、自度而度人,自明而明人,拥有饱满充实的内在力量。 每周五的外语大教研,是北外附属海南外校外籍和中籍教师的“百家讲坛”。在这里,国际化不仅是倚仗西方经验的移植,而是将中国数千年薪火相传、厚积于民的文化生命与经典,淬炼出具有现代性、独特性与未来性的华夏教育。他们认为,真正的国际化,是先了解自己、喜欢自己、肯定自己,进而用别人听懂的语言、逻辑,诉说自己的故事,这是真心的肯定与欣赏他者文化,也是真正的多元文化之美。 有校领导班子、年级主任联袂出演的《教育世家》情景剧,有关爱教师身心健康的主题宣传讲座,有骨干教师的心得分享会,有外来嘉宾关于教育艺术与情怀的布道,有汇集八个“第一次”的喜事课堂,有数百张笑脸照片集锦的生日会……这是每周二借由彼此合作、共同参与的仪式过程,创造情感、日常学习、生活美学、节庆欢乐合一的美好生活印记。 会议室里一张张质朴的长桌,是教师们在这个“家”中共生、共学、共享的学习场域,它守候着来往家中的每位家人。每周四在这里奉茶,在这里讲学,在这里分享,在这里闲话家常,在这里扮一出有趣的戏,听一首熟悉的歌谣。 在原生园林里开启细腻感官,在香草里缤纷嗅觉,在花卉里绽放视觉,在鸟的飞行里学会谛听,在史馆的厚重里抚摸时光。自然教室里的一花一树、一鸟一兽、一情一景让老师们入眼、入耳、入心,使老师和孩子们的情感、知识与思想交流等距,进而创造温暖、平等而共荣的教学氛围。“站在树上,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北外附属海南外校,不断地走进自然,教师的眼光与心量能穿越教室、围篱与城墙,怀抱更宽阔而热忱的胸襟,丰沛内在想象力的源泉。 这所学校如童话般纯粹的世界,用纯真的爱,用纯朴的“瓦爱鲁”,细心呵护孩子们的成长,也让老师和家长们葆有不老的童心。 四季更迭,这所学校也一直在生长着。相信从这里出发的孩子,也许有一天会再回到这个“家”,和自己喜爱的老师、同学一起,细数新的美好发生。 来源:海南日报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