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中医治不好乙肝?用西医的思维辩证害人匪浅,需切记

 chi_ping 2022-06-17 发布于陕西

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在给全体中医学生的一封信中,一针见血地说到:

如果你的教授在看诊时,都是以西医的诊断为基础,满口的西医检验名词,满口都是西药好,请问你,你到底是在学中医呢? 还是学西医呢?

中医把诊病的基本思维过程叫作“辨”,如辨病、辨证。辨就是分析、辨别。有的人不理解,所以把“辨证”写成“辩证”。

中医辨的过程就是通过四诊采集临床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并作出诊断。

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可能把“辨”变成了“套”,变成了草草走过场的形式,把西医的病名套成中医的病或证。如“肝硬化就是鼓胀”,“尿道感染就是淋证”等。

这种“套”的现象在现代中医临床和科研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不仅制约了中医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贻误了患者的治疗,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文章图片1

庸医治乙肝

45岁的牟先生,平索个性急躁,2018年8月患上乙肝。在当地找了位中医师看。

此人毕业于某中医学院,号称中西医兼修,擅长两者结合。这位医生,面对牟先生的乙肝病毒,直接西医思维,认为那就是“毒”,是“热毒”,所以不假思索便以清热解毒的方法处理,处方里用了大剂量“抗病毒”的药物如:大青叶、白花蛇舌草、田基黄等。

就这样治了半年,结果是,非但乙肝病毒没有被解掉,反而他所用的那些极其寒凉之药,生生把牟先生的胃给搞坏了。

这不由得使人摇头感慨——

且不说病毒是不是“毒”,即便是“毒”也有热毒、水毒、浊毒、瘀毒、寒毒等的不同,如果连起码的寒热虚实都不分,你还敢标榜自己是中医?

2019年三月,牟先生打听到我以后,从油田来到市里,找我来诊治。

乙肝的病因病机

前文说过,中医需要严谨的辨证过程,即通过四诊采集临床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并作出诊断。

作为一位祖训加身的医生,我自然会严格遵守这一规程。

我先是通过四诊合参,通过牟先生表现出的“两肋胀痛、头晕、身软、乏力、纳差、厌油、烦躁易怒,伴耳鸣,腰背疼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等症状,诊断他为肝郁气滞兼肾阴虚所致的乙肝,然后,自拟一方:

疏肝活血祛瘀汤加味

药物:柴胡、白芍、当归、川芎、郁金、水蛭、山豆根、菌灵芝、五味子、青皮、白花蛇舌草、满天星、枸杞、仙灵牌、菟丝子、甘草等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药11个月后,诸症减轻,复查肝功及两对半,肝功能正常,不过两对半还有两项阳性。

继续服药半年有余,诸病痊愈,化验一切正常。

随访至今,2022年4月,已过去三年有余,未曾见复发。

#乙肝##非常病例##健康2022##肝病##健康科普大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