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晖|【长篇历史小说】铁血孤臣谱(十二):忠奸两端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06-17 发布于浙江




(十二)忠奸两端




文/李晖

经历这么一劫,王之仁悲愤已极,手下水师尽失,还无辜赔了一家老少九十三口性命。千不该万不该来投你这无耻小人,也是自己太大意,以为是袍泽友军,不曾临战戒备。不然,就凭你这小小船队也想老虎头上抓痒。定打你个人仰马翻,也叫你龟儿子伏地讨饶。只可惜,棋差一着,让你拣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这王之仁满面泪水,恨一阵,悔一阵,又悲一阵;这恨的是黄斌卿卑鄙龌龊、反复小人,就是剥皮抽筋也不解其恨。悔的是棋差一着,当时要是小心提防一些,先待锚打探一下,也不至于身败名裂,自取其辱。这悲的是世道险恶,人心叵测,同室操戈,连昔日的袍泽也背后弄刀,乘火打劫。大明气数尽矣!

虽然感慨万千,悔恨交加,连几天前兵溃钱塘的前因后果也联想到了一起,罪魁祸首当属方国安。这钱塘江划江而守,虽不能有所建树,但也不致顷刻败迹;不意数日之内,形势徒变,堂堂西线督师,竟然弃城先走。身为大将军,拥兵不守,反而乱阵,江上兵败,方国安当属罪该万死;十数万人马竟然挡不住满清数百骑兵,罪莫大焉。鲁王殿下也真是瞎了双眼,竟会任用这种无能之辈,今日兵败,昝由自取。可怜我前足刚离虎狼口,后脚却又踏进黄泉路,真是天数!今日丧师辱名,一世的英名付诸东流,辱没家门,辱没祖宗。

这王之仁一边恨得牙齿痒痒,一边悔得肠都青了,我乃堂堂浙直水师总兵、大明兴国公,大风大浪经历无数,想不到今日竟然在小阴沟里翻船。哎!早知今日之辱,何必当初,大不了一死,就是孤军战死钱塘,也强似今日一败涂地。只可惜了我一家老小身死非命,可惜了我那五千水师;若不为大明命脉考虑,为五千将士性命考虑,你黄斌卿龟儿子断得不到如此便宜,就是被杀,也拼个鱼死网破!我今日命之休矣,全是你反复小人所为。我不能不明不白地葬身鱼腹, “人死留名,豹死留皮”,纵然国亡当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我要晓喻世人,我王之仁是为大明而死,“生做大明人,死做大明鬼。”也学史可法骨气,宁做刀下鬼,不做墙头草,也博个青史留名。

他打定主意,叫手下兵士竖起所有旌旗,擂动船上战鼓,又吹响长号,自己去换上大明勋爵紫色朝服,手捧大明总兵印敕朝北再拜后,投印于水,一路大吹大擂,直奔吴淞口。

清吴淞驻兵将领李成栋,以为他是前来投降的明朝高官,不敢怠慢,立即转送南京。王之仁在南京总督府见到清江南招抚使、内院大学士洪承畴时,慷慨陈词,“国亡当死,大明浙直水师总兵、兴国公王之仁前来领死!”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英都霞美乡(今良山村)人。说起洪承畴的出身也极其低微;他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出生时,其父启熙家境贫寒,外出谋生,母亲傅氏被父母接回娘家居住,洪承畴就出生在丰州锦田村外祖父傅员外家。

万历四十三年(1615),洪承畴23岁时,考中第19名举人。第二年考中二甲第17名进士。洪承畴从此进入仕途,历官刑部主事,郎中,两浙提学道佥事,江西兵备道按察副使。天启七年,任陕西督粮道参政。崇祯三年,洪承畴迁延绶巡抚,征剿农民起义军。四年,任陕西三边总督,于陇东晋西追剿义军。七年,授兵部尚书,总督关外五省军务。十一年,率部于潼关南源大破义军,李自成败走商洛山中。这十年间,洪承畴转战北国沙场,采取集中兵力,逐个围歼战术,大挫义军,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十二年,洪承畴又授蓟辽总督,成为明末重臣。

崇祯十四年,洪承畴授命督师松辽,率八总兵,十三万军队,一年粮草,出山海关驻镇宁远,往救锦州。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夜,松山城守副将夏承德与清军密约为内应,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被押送到盛京后,清廷命其剃头易服投降,洪承畴拒不剃头,延颈承刃,“只求速死”, 且又绝食七日,仍然“求死不得”。原因是皇太极接受范文程、张存仁的意见,一心想争取洪承畴归降。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思宗自缢,洪承畴看到明王朝已将土崩互解,以清代明,大势所趋,即表归顺之意。顺治帝对他十分器重,准备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从此,洪承畴便开始死心踏地为清廷效劳。

洪承畴首先向清廷建议:“我兵之强,流寇可一战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限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摄政王多尔衮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发布出师告示,结果大军所过州县及沿边将吏皆开门款附,檄文收到极大的政治效果。

清顺治元年五月二日,他随清兵入京,官授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授秘书院大学士、南京江南招抚使。

对于王之仁的拒降,洪承畴一开始以己度人,还以为王之仁只是效法自己松山故智,沽名钓誉而已,于是以礼相待,叫人松绑搬椅,婉言劝他剃发归顺。

王之仁初见洪承畴,慷慨陈词,说自己是“前朝大帅,国亡当死,恐葬于鲸鲵,身死不明,后世青史无所征信,故来投见,欲死于明处耳!”  

看着这位五十开外的嫩白小老头,稀疏的一撇胡须,丰腴的脸颊满是堆笑,本根不像是一个名贯晚明的封疆大臣;特别是其穿戴更是刺眼,只见他头戴双眼花翎,身着一品仙鹤补服,长长的马蹄袖,操一口浓重的福建口音,根本不像生死予夺的清江南招抚使、内院大学士,毫无威严和杀气可言。就鄙视地说:“你就是大汉奸洪承畴?大明浙直水师总兵、兴国公王之仁前来领死。”

“将军何故如此,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足以死相许。前明小朝廷昏庸无道,有目共睹。将军何不审时度势,弃暗投新,顺应朝流,岂可因愚忠而坏了一己前程,新朝一样会授你高官厚禄。”

“何须多言,速速领死而已。”王之仁正为丧师灭门而悲痛不已,自己也一心想死,所以极不耐烦听他啰嗦。

“将军何必如此固执。”洪承畴还是耐心地劝道:“蝼蚁尚且偷生,况人乎。这生死只在将军一念之间,棋输还可重来,命错一着,满盘皆输。”古语道;“良禽择木而栖,将军就当是易服换冠尔。”

“无耻!”王之仁断然拒绝,指着洪承畴大声痛骂:“反面事仇,先帝赠汝官,立庙祠祭汝,荫汝子;汝背义亡恩,操戈入室,平夷我陵寝,焚毁我宗庙,汝通天之罪,过李陵、卫律远矣。”

洪承畴被骂又羞又愧,无地自容,于是下令将他杀死。八月二十四日临刑,这位前明贵官神色自若,对前来观刑的百姓讲:“活见人,死见尸,我无愧大明朝,青史有证,终不做负国叛贼!”然后被杀。

他终于“死在明处了!”正如他当日对鲁王所言:“事起日,人人有鼓行渡江之志。历今半载,逍遥游戏,便欲以钱塘为鸿沟,天下事何忍言?臣愿以所隶沈舟决战,今日欲死,犹战而死;他日即死,恐不能战也。”想不到隔年的感慨,竟成谶语。这王之仁虽然不能战死沙场,但还是选择了杀身成仁,而洪承畴却又多了一条残杀忠良的罪名。

同是大明重臣,一个是由降而转忠,为国捐躯;一个是由忠而转降,功成名就;但这一转身,已为清议所不齿,连他的母亲都羞于见他。世所谓“识事务者为俊杰”,但这一“识事务”却是出卖祖宗、出卖民族,留一世骂名。

洪承畴一生虽处两个朝代,历经了七位君王。崇祯帝为他殉节的谣传“痛哭遥祭”,辍朝三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皇太极亲手为他披上自己的貂裘,顺治帝对他“信之独真,任之独专,用之独久”;摄政王多尔衮对其慰劳备至,宠信有加,一连数日召见,垂询各省应兴应革之事,所有建议,无不采纳。

顺治十年,洪承畴被任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事后报闻。临行前,顺治帝设宴饯行,赐宝马、宝刀。此后,洪承畴经略湖南,剿抚两广,定云贵,战胜南明各种抗清力量,为满清王朝建立不世之功。

顺治十六年八月,洪承畴因年老体衰、目疾加剧,请求回京;翌年正月,奉旨解职回京调理。洪承畴因功大、位高、权重,遭满洲贵族和一些汉族大臣的猜忌,开始受到冷落。顺治十八年,洪承畴“自请致仕”,康熙帝对他“大功不赏”。康熙四年(1665年)洪承畴逝世后,谥文襄。百年之后的乾隆更是将他视为“贰臣”而加以贬斥……但此是后话。

由于连年征辽战争,守臣中弃明投后金的也不乏其人。诸如范文程、张存仁、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特别是范文程等一批谋士,为害犹烈。就在李自成进京的同时,降清廷重臣范文程便察觉到明朝将亡,即奏请清廷占领中国。李自成进京十五天后(四月初四),清廷急召养病的范文程入盛京讨论明亡之后的对策。范文程指出了李自成的某些失策和弱点,断言“可一战破也”,极力鼓吹说:“我国上下同心,兵甲选练,声罪以临之,衅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他还要求清军改变一味屠杀掠夺的策略,称:“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若将统一区夏(即华夏),非乂安百姓不可”。

张存仁(?—1652年),辽阳人,原明朝副将,1631年随祖大寿降清。1644年清军入关,张存仁与固山额真叶臣兵进山西,夺取六府、二十四州、一百三十一县,攻克太原后,张存仁又随豫亲王多铎攻打河南、江南。他率部展开炮战,屡立战功。后升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浙江、福建两省军政。

孔有德(1602—1652),辽东盖州卫人。1631年在登州兵变,自称元帅;1633年乘船渡海,投奔后金。孔有德叛明,给后金带去大批炮兵和舰船,对尔后明清战争影响甚巨。崇德元年(1636年),他成为清初“三顺王”之一,隶汉军正红旗。1644年从清兵入关,他随豫亲王多铎进攻陕西大顺军,又下江南,攻城夺地,残杀王师将帅数十万人。顺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将军,下西南诸地,在湖南、广西等地剿灭南明督师张同敞、瞿式耜及何腾蛟部,天下恨之切骨。1649年改封定南王,1652年南明李定国率军攻克桂林,孔有德在王府自焚而死。

耿仲明(1604—1649年),辽东盖州卫人。崇祯初为登州参将,毛文龙旧部。1632年为孔有德内应,陷登州,自称总兵官。1633年春从孔有德渡海降后金。1636年被满清封为怀顺王,隶汉军正黄旗。1644年随清兵入关后,从豫亲王多铎征讨陕西李自成,率军平定江南。顺治三年,耿仲明随孔有德南征,连克衡州、祁阳、武冈等郡;顺治六年,耿仲明又随尚可喜征广东。1649年改封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

尚可喜(1604—1676年),先世山西洪洞人,迁衡水,后移至辽东海州,为明末广鹿岛副将。明崇祯七年(1634)投后金。崇德元年(1636),清廷封尚可喜为智顺王,属汉军镶蓝旗,后随清军入关,攻李自成,转战湖广,一路南下,破南雄、克韶州、取清远、兵临广州城下。顺治六年(1649),改封平南王,率部与耿仲明进军广东,击破广东地区明军。遂留镇广东。

而位在知府、知州,武在提督、总兵官阶的叛变,更是多不胜数。特别是明驻荆襄总兵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发兵几十万欲攻南京,朝廷传令让黄得功渡江防守,剿灭叛军。左良玉虽为黄得功所败,中途病死,但左部几十万明军进退失据,左良玉儿子左梦庚遂率部倒戈降清,江淮防区及长江天险顷刻瓦解,几十万明军悉归清廷所有。

真所谓“兵者诡道也”,将兵几十万,这一进退失据,朝廷、社稷受害非浅。正应了那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愿天下将兵者戒!

(未完待续)



公告


本文作者郑重声明:未经作者同意允许,任何个人和组织机构不得擅自使用.修改.改编。


作者简介

李辉

李辉:网名柴门,笔名修人,男,1952年10月出生,汉族,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宁波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跃龙诗社副社长、宁海徐霞客研究会会员、兼宁海史志研究会会员。长期钟爱诗词文化和历史文化,作品多发表于《浙江当代诗词选》《浙江诗词楹联》《浙江诗潮》《西湖新咏》《当代宁波诗词选》《今日宁海》《徐霞客在宁海》《宁海文史》《跃龙诗声》《宁海当代诗词选》《缑乡风情录》《诗咏宁海三百首》《宁海当代诗词精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