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无曲(1910-2006),名其侃,字无曲,晚年自署钝翁、钝老人等,江苏南通人,斋号有古素室、后素斋、光朗堂等。192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直插二年级学习,得黄宾虹、郑午昌等亲授。后转入中国文艺学院学习。诗书画印兼擅,且精通园艺。晚年创立“笔墨水融”说。著有《荣宝斋画谱·尤无曲绘山水部分》《尤无曲画集》《近现代篆刻名家印谱丛书·尤无曲》等。 江南早春图 1987年 109cm×50.8cm 丁卯岁首,无曲。 笔下所出胸中逸气耳 1988年 69cm×52.5cm 笔下所出胸中逸气耳 戊辰岁暮无曲写于后素斋时年七十有九 一片白云掩山村 1988年 68.5cm×45.5cm 风狂雨注似黄昏,石隙奔流欲断魂。待到放晴遥望处,一片白云掩山村。戊辰秋日,无曲并题。 雨后青山夕照红 1990年 67.5cm×40.5cm 雨后青山夕照红,池塘映影半濛泷。移情满目忆畴昔,有似西湖晚步中。庚午冬月钝翁并题,时年八十有一 ![]() ![]() ![]() ![]() ![]() ![]() 笔墨水融的艺术观与艺术实践,是尤无曲对绘画史的独特贡献。九十岁前后,尤无曲彻悟古法、造化与心源,总结了前人和自家关于用水的经验,第一次提出了“笔墨水融”的概念。在创作中,他将中国画用水的实践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开创了泼墨山水的新境界。其画境脱略了笔墨的一般形迹,使泼写浑化而一,随意一发,自成天蒙。至此,一切都更臻浑茫,渾化融通了,都虚淡飘渺了,一切都幻化成一片梦幻般的绚烂与光明,进而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渾一、笔墨浑一、人艺浑一的至高境界,完成了最后的辉煌。 在尤无曲看来,“笔墨水融”不仅是画法也是画理,内涵在于笔、墨、水、融及水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笔墨是骨肉,水是血液,融是整体,融通古今,融合自然,融化心灵,融洽画中各元素。“四融”必须靠水的特殊作用与运用,才能融为一体,成为一件生机盎然、韵味无穷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