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让员工充满饥饿感?华为经验在国企的应用之道

 混改风云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每当我们谈起这家优秀企业,说起她的狼性文化、战斗精神,都能感受到华为员工队伍表现出的“饥饿感”。

撰文/ 知本咨询国企激励研究院

编辑/亿亿


华为公司有个基本的激励原则,很多朋友都熟悉,叫做:

基层要有饥饿感,
中层要有危机感,
高层要有使命感。

说的很对!

每当我们谈起这家优秀企业,说起她的狼性文化、战斗精神,都能感受到华为员工队伍表现出的“饥饿感”。

华为是怎么样让广大员工有饥饿感的?

有的朋友说,你看,人家员工平均收入好几十万,招一个优秀博士给年薪百万,这种工资肯定有诱惑力,年轻人不饥饿才怪……

这种看法很有道理,工资高低确实是吸引鼓励年轻人的基本条件,不过如果仔细看看我们周边,就觉得保持饥饿感其实没这么容易:

比方说减肥吧,当您两天没吃饭的时候,您的胃会传递一个强烈信号,“红烧肉的味道,从没这么香过!”……但当你饱餐一顿之后,激励诱惑马上就成倍下降……要想再次获得这种吃肉满足感,只能再饿几天。

通过不吃饭来获得饥饿感,是可以的。但在一家企业工作,饥饿感的激励过程要复杂太多了!

首先,不能因为要员工们感觉到饥饿,就不给大家饭吃,两个月不发工资;另外您还一分钱都不能少发,更不能这个月工资3万,下个月为了让你饿点儿,只给3000,这样谁都不干。

还有可能的是,很多拿高工资习惯的人,一旦给少了,不是产生饥饿感,而是产生了仇恨感,成为企业的对头,就更不好玩了。

所以,怎么保持员工总有饿虎扑食的劲头,并不是简单说个概念就能实现的,这需要系统思考、精密设计。

在这个方面,华为公司做的很好,值得我们全面学习。我们今天就结合国有企业的实情和实践,给大家讨论一下工作饥饿感的问题。


什么是工作饥饿感?

把“饥饿感”这个词引入企业和工作,是一个类比。

饥肠辘辘、狼吞虎咽、饿虎扑食,这些动物世界的场景我们都熟悉,那么在一家企业里,基层员工表现出对工作的饥饿感,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呢?

咱们先一起拍几个照片。

工作饥饿感,知本咨询觉得,是指企业员工普遍具有三种心态:

1、争抢的心态

饥不择食,人在饿的时候,出现食物总是一拥而上。

您的企业员工在执行工作任务时,也有你争我夺,争先恐后的情况吗?

有一个企业的领导,说过他们公司一件事:

公司一个业务处室的干部调动,要新提拔一位处室副职,本来挺好的机会,跟好几个处内外的员工谈,结果挺意外,没有一个人愿意当这个副处长……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岗位的职责比较重,经常要跟领导出差,周末随时加班,下面这些年轻员工,都想着健身时间没了,休闲机会少了,所以没人愿意被提拔!

我听完这个故事,就说,“您这公司,不是员工充满饥饿感,而是到处弥漫着小资情调啊!”

真正的饥饿感,无论是在市场机会,还是在工作机会面前,都会当仁不让,这样才能歼灭问题,赢得胜利。如果您的企业,也和上面这家公司一样,对于机会毫无感觉,还要动员恳求,那只能说明一点,员工不饿,过于幸福了。

2、拼命的心态

用“拼命”这个词,好像是夸张了。企业怎么会让员工拼命,只不过希望员工能够拿出百分之百的潜力,全力以赴、克服困难,不讲价钱,奋力完成使命而已。

员工有拼命的心态,是什么样子?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这是一家地方国企。董事长周日晚上带队飞到两千公里外,计划周一早上和当地的一家企业客户领导开会研讨,下午各个部门分头对接合作,周一晚上后半夜飞回,周二要正常上班。

客户企业非常重要,宣传部门需做好报道。这本是一个很紧凑的访问安排,按正常节奏,应该跟团回来后周二开始准备,下半周上节目,但这家企业的宣传部门做到什么程度呢?

他们在周二早上八点,也就是董事长回来上班,走进办公楼的那一刻,就看到了所有前一天的重要新闻视频、宣传展板和介绍海报,铺满了整个一层大厅,让全体员工感受到昨天的重大进展,气场十足!

这是怎么做到的?是宣传部门从周日开始就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前线跟拍写稿,一组后方制作调整,从周日晚到周一晚,48小时,两个组的同仁基本没有休息,没有睡觉,这样保证在周二早上,与公司上班同步推出宣传报道。

这是拼命工作的一个验证!

拥有饥饿感的员工,在这种战斗冲锋任务面前,就能产生拼搏取胜、克服困难的勇气。您的公司需要这种精神吗?您的宣传部门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3、致富的心态

饥饿感,一方面是强烈的需要,另一方面必须要有致富的结果,这样一群狼冲上去,大家都有肉吃,都能有很大满足感。

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创造收入和利润,基层员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奋斗拼搏,实现个人收入令自己满意,让别人羡慕,使家人支持,要建立起这样一个“努力干——好好拿——更拼命”的循环状态。

虽然我们不主张把所有员工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钱眼里”,但作为年轻人,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机制,让大家看到能干也能干成事的同辈,拿到远高于平均的薪酬奖金,就是通过几年的打拼,实现了有房有车有事业的结果,让大家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有了回报。

争抢的心态、拼命的心态、致富的心态,大致能够勾勒员工工作饥饿感的概貌。一家国企,是让青年们都成为幸福感、温暖感、小资感强的“斑马型”公司,还是让基层员工变成嗷嗷叫的虎狼之师,这是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基层的饥饿感怎么获得?

如果您这个选择题的答案,是塑造饿虎扑食的战狼部队,那么请继续向下讨论。

员工的饥饿感不是天然的,这需要制度营造,需要一个让员工时时保持欲望,经常满血奋斗的机制和环境。

具体来说,涉及“一个选择,三项工程”。

一个选择:找狼,不是找爷

要想企业充满饥饿感,选对物种很重要。

狼是容易饥饿的,也会为了食物努力冲锋;其他一些动物,有的好看不管用,有的从来不出功,这就考验企业在人才选拔上的价值观了。

随着新世纪出生的一代人逐渐开始走向职场,我们发现员工人群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分离。有些青年人家境殷实,父母给自己留下了房子、存款,名车、名表都是标配,对于钱已经开始麻木,找个工作就是图个稳定,有个名分,就想躺平,就想成为佛系员工。

这样的人,能用吗?需要找来吗?高富帅、白富美,是我们的战狼吗?

所以,企业的饥饿感,要从招聘开始,认真识别青年员工价值观,并且和那些躺平人士坚决再见。

1号工程:绩效改革

饥饿感,必须保证经常有需要,有饿的感觉。对于企业基层年轻人来说,怎么让他们时时能体会?

知本咨询建议,需要对绩效薪酬进行大胆改革。按照我们从前的薪酬观念,基层岗位应该是保稳定,保生存,所以固定工资都比较高,真正和业绩联动的部分,至多就30%。

这样的问题是,使得本来就比较安稳的国企工作,岗位收入更加固定,青年人就像进入暖房一样,一来二去,几年就没了斗志,成为小资一派。

基层员工固定工资高的历史经验,在很多知识型、技术型企业里,应该改改了。我们建议主要调整两个关键环节:

第一个环节,大大降低固定工资水平,同比例放大绩效奖金的比例,比如固定和浮动薪酬比例从7:3,改为4:6或者3:7,让青年人每个月的保底工资不能满意,同时让绩效考核完成任务好的员工成倍提升奖金,这样真正拉开青年人的收入差距。

第二个环节,绩效薪酬比例提高后,要加大对青年员工的考核强度和指标要求,通过更大的工作量、更高的工作标准,让青年人都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同时匹配更有吸引力的收入水平。

2号工程:创业改革

充分满足基层青年员工需要的成就感、事业感,打破年轻人就是要排队,就是要等待机会这样的传统人才套路,尽快让一批青年人才冒出来。

可选择的方式有不少,比如鼓励创造性的工作,激发创业的动力,树立创新环境,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新平台来承载青年基层员工的新想法,也可以设立高金额的单项奖励,让快速冒头的员工有超额的回报。

很多朋友一提创业改革,就误会为通过企业建立“双创平台”,让大家都去搞个项目组或者组建一个小公司。我们的意思并非仅限于此,一家企业针对青年基层员工的创业改革,可以是给各个基层组织下发专项的任务,或者是激发他们的新主意、新改进,让年轻人把创造力调动起来。

3号工程:标杆改革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对于鼓励创造饥饿感也适用。

让奋斗冲锋、争抢拼命,成为更多基层员工的普遍工作方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多国企现在距离这个状态还有一定距离,就更需要有认识、有耐心,花些时间培养环境。

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树立几个高压力、高绩效、高收入的“三高”青年团队和人员典型标杆,在企业内外广为宣传,给每个人都做出示范榜样。

如狼似虎、如饥似渴,如果一家国企的基层员工,都能在“以一个选择,三项工程”的驱动下,形成这样的工作习惯,中国就必然会有更多的华为公司,会有更多的世界一流企业。

让我们预祝“基层要有饥饿感”这条从华为传出的激励经验,在国企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校对/阿苓 原创版权声明:本文系知本咨询旗下自媒体“混改风云”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