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的三个“过滤器”

 新用户7668ogXv 2022-06-17 发布于陕西


     自己能自主地走出焦虑吗?

     能,有三点:认知、行动和沟通;这三点是焦虑的“过滤器”。

     人们焦虑的主要原因是:认知不够、不去行动和缺乏沟通。

     一、认知。

     说到认知,不得不说到认知模型ABC:

           A是发生的事件,

           B是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C是你的压力结果。

      大部分人生活中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抑郁、压力越来越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总以为改变了A才能改变C。

     比如孩子成绩不好,那么我必须要让他成绩好,我才能够减少压力。但是你想想看,如果他的成绩好了,身体不好了怎么办?如果他的身体好了,你们家总是吵架怎么办?夫妻之间关系又不好了怎么办?如果夫妻关系好了,老人又住院了怎么办?

     你就会发现,通过改变A来改变C这件事不靠谱,永无宁日,永远不可能。你知道一个家里最痛苦的事,就是家里有一个人特别强势,他坚定地相信,只要你们都听我的,咱们就没烦恼。这是特别可怜的想法,因为根本不可能。一个A解决了,会有无数个A'、A''、A'''冒出来。

     那么我们能够调整的东西是什么呢?

     只有B。只有你对事件的看法产生了改变,你才能够缓解自己的焦虑。比如孩子成绩不好,很多人的看法是,如果成绩不好,这辈子都完了,没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因为现在竞争压力很大——好多父母张口就是这句话:“你看现在竞争压力多大,不上一个985大学根本没戏。

     正确的B是什么呢?那么多没上985大学的人,日子也过得挺好,还有很多没上过大学的人,也都过得挺好,我甚至还见过很多主动不上大学也过得挺好的人。这就是一个崭新的B。


     有部电影里说,“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行,这才是最重要的。”反过来,你让他健康、快乐,他反而更有创造力,将来过得更好。当你换了一个B以后,意识到绝对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达成一个样子,你的压力就减小了。

     但认知水平怎么提高?你说的我都懂,但是臣妾就是做不到。

     个人感知怎么调整呢?就是我们所讲的提升认知水平应该怎么做呢?好的做法是你要读很好的书。

     比如你读《论语》,把《论语》吃透了,那你的认知水平就跟孔子保持一致了。孔子乐天知命,“下学而上达”,开开心心的,这就是一个好的认知水平。所以,要想提高你的认知水平,不是坐在这儿说“好,我的认知提高了,我现在把B改了”,并不是那么简单。

     要想提高你的认知水平,你要下一点功夫去读好书,不要简单地受周围几个人的影响。假如你不读书,你的认知水平就是被你周围的几个人决定的,因为你天天见的都是这群人,每天和他们倾诉着同样的烦恼,一块儿讨论娃的问题、老公的问题、社会上八卦的问题,这些都会刺激得你永远被困在这个地方。

     如果你的B跟其他人一样,那你必然跟其他人一样经历所有的痛苦。只有你跳脱出来,把你的B、你的认知变得跟别人不一样,那些在别人看来很严重的事,到你这儿一笑就过去了,这样才算真的提高了认知水平。


     

     二、行动。

     行动就是我该怎么做出反应。

     我该怎么样去做一些事情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靠封闭自己,不是靠打击别人,不是靠转移焦虑,而是做一些力所能及可以改变的事情。咱们讲过一本书,叫《跳出头脑,融入生活》,那本书里讲ACT(接纳承诺疗法)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就是接纳,这是对认知的调整;第二步叫承诺,就是你要行动,你得去做一些事情才能够使得内心发生改变。

     孟子讲“必有事焉”。什么叫修炼?一定要有事。到了王阳明这儿,王阳明认为要“在事上磨炼”。你不是整天说你想修炼吗?你现在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就想骂人,这件烦心事的出现正好是你修炼的机会。没有人说修炼一定要打坐,烦心的事发生了,这就是你修炼的机会,你可以好好地磨炼,这就是王阳明说的“在事上磨炼”。东西方的方法是一样的,第一步是调整认知,第二步是调整行动,你要用行动做出一些改变。



 

     

     三、沟通。

     沟通就是积极地寻求他人的帮助。你实在自己解决不了了,想不通,想不明白,就向别人倾诉,问问周围的明白人。或者去读读书,读书也是一种求助的方式。你也可以找医生做咨询。



 

     

     我们自己能够自助地走出焦虑:

     第一个是改变你的认知,这个最重要;

     第二个是做出积极的行动,去做事;

     第三个是沟通,向别人求助。

  关注读书例公众号,一起分享读书和心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