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284)三多巷

 吴越尽说 2022-06-17 发布于浙江
寻找三多巷

因为高考,苏州中学侧门所在的书院巷这三天十分热闹。突然想到,这条马路有一部分曾经属于三多巷。


图片

· 这两天的书院巷人气十足


三多巷在唐宋时被称为“义和坊”,为宋前六十古坊之一。宋绍定二年(1229)重立。明《姑苏志》云:义和坊,在杉渎桥东。之后因为杉渎桥,巷子也更名为“杉渎巷”。“杉多”遂写作“三多”,寓有“多福、多寿、多子孙”之意。


图片

· 往西走过金狮河沿交界处,

就进入了曾经的三多巷


杉渎桥名字的来源,则与伍子胥有关。相传,古代此处有小河,通盘门内城河。伍子胥在建造苏州城时,需要大量的杉木建筑房屋。木材从外地经水路运到城里,大多储存此处,把整个河面都塞满了,形成“杉渎”,河面上的桥,就被称为“杉渎桥”。


图片

· 书院巷边的三多苑,

紧挨着三多里


此处也曾名“莲花池巷”。因其地有莲花池而得名。《宋平江城坊考》云:“则莲花池巷今杉渎巷也。”范广宪有诗云:“通辞未信是微波,小巷游人络绎过。杉渎莲池尽乌有,只余吉语报三多。”

图片

至于三多巷的位置,则是东起原书院巷,西出东大街与司前街相接,与侍其巷相直。2003年,三多巷并入书院巷,地名也跟着消失。


图片

· 三多里幽暗小巷的尽头,

就是曾经的三多巷


但如今,书院巷里还存在着一条三多里,它南出书院巷,北端无通路。据说,里面原有酱园,曾名酱园弄,但因为苏州城里叫酱园弄的不止一处,因此1980年改定今名。而从位置上来看,三多里也正是连接着曾经的三多巷。


图片

· 三多里巷子不深,

“藏”着两栋楼房


这条三多里有些幽深,穿过窄窄的通道,再拐上两个弯,里面有一处民居院落,还有两栋住宅楼,人们在路边摆着一盆盆绿植,在闹中取静的小巷里过着慢悠悠的生活。

图片
图片

走出三多里,巷口还有一个现代小区名为三多苑,这是否也算三多巷留下的痕迹呢?


图片

图片

发布:《姑苏古城》微信公众号

2022-06-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