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谢雅卉,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北大博士毕业在中国高校工作。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选择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你遵从内心的本意,你愿意接受选择的结果,那这个选择就谈不上错。我一直感谢当年在台湾考博落榜,感谢给我提供北大博士招聘信息的朋友,因为正是有这样的机遇,我才能来到北京,来到北大读书。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来说,北大之行让我了解祖国,爱上祖国。 (现在的我,洋溢着青春活力自信满满)1986年我出生于台湾南部一个阳光充足的城市,家里有三个孩子,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父母比较宠爱女生,所以我养成了比较欢乐的个性。据爷爷奶奶讲,祖上是从福建去到台湾的。爸爸是公务员,妈妈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我的家庭十分和睦。妈妈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孩子小时候尽情地玩耍,从兴趣中寻找天分,现在想想妈妈的培养方式还是比较超前和开放的。很小的时候,我就表现出了对绘画的兴趣,被妈妈捕捉到,于是妈妈把我送进了美术班学习儿童美术。宽松的环境,培养了我自主的爱好,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成功。我的童年和少年,除了学校的功课,有时也会去画室画画,整个的学生时代都是在非常愉快和宽松的环境中度过的。 (2021年回台湾看望东海大学的老师,把我的博士论文送给他)读到高三面临到大学专业的抉择,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在路上碰到了小时候的美术老师,老师询问了我的近况,说我有画画的天赋,回家以后妈妈也给了我建议,大学报考术科读美术系。说实话,相比其他学科,在台湾,美术并不是一个很吃香的学科,在以后的就业都不如其他一些学科,但因为我喜欢,所以家里很支持我。我顺利被台中的东海大学录取,这所大学的美术系以人文教育为主,它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学生在创作的时候有较多的思考能力。创作之于图像的意义,你的图像要表达什么?都要体现叙事的概念。在东海美术系的培养过程,它和普通的术科培养画画像不像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差异。 东海大学在大度山上,自然景观有着很多的红土,风景独特,不论是艺术教育,还是人文教育,清幽的环境,都是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还记得大一素描课的时候,老师派给我们的作业是,让我们画风、画阳光,真是太抽象了!这个教育理念和其他学校的术科培养是有较大区别的。我个人认为东海是一个更适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优质环境,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我很庆幸自己本科选择了东海,可以更好的释放自己。我在这片大度山上学会了透过生命来探讨创作的哲学思维,探讨生命的本质。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老师,那种站在讲台上给人讲知识的感觉很享受,而且当老师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学的时候我就问我当时的老师:“我怎么才能上您的油画课?”老师说:“考研,你只要读研就能来上我的油画课”,于是我就下定决心本科毕业一定要读研。 (我和我的硕士导师在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我从大二开始打工,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实现当老师的梦想积累经验,我打工都是选择和美术相关的行业,比如学校、画廊、艺术培训机构,做美术老师或者艺术行政的管理工作。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报考了研究生,在本校和台北之间,我选择了台北的台湾艺术大学,因为两所学校的学科培养是不一样的。台湾艺术大学的美术系老师,大多都是留法的,接触更多的是西方艺术这一块,而东海则是留日的老师多一些。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读艺术就是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需要有不同环境的冲击,避免在一个环境下待太久,过度安逸就不好了。因此,我想拓宽自己的创作思维,接触不一样的风景,最后选择了北上读研。 (2016年我和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在读研期间,我拼着命地去画画,一心想要成为艺术家,只要有比赛的地方,我几乎都会去投件。台北美术奖在台湾是一个比较有分量的奖项,我的油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在二零零九年就入选了台北美术奖,当时非常的高兴,觉得离心中梦想又迈进了一步。年轻的时候,我就希望将来要做艺术家,所以非常的勤奋。当时台湾的美术系研究生都要3~4年才能毕业,而我只读了两年半就顺利毕业了。按照台艺当时的要求必须开个人画展,2011年硕士毕业,我在学校首次举办了个人的画展。 (2016年北大博士毕业照)硕士毕业又面临抉择,是工作还是继续读博?我经过了慎重地思考,我还是想继续读书,想学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台湾竞争也很激烈,考博的大多都是学校的老师或者助理教授,很少有应届生,所以2011年我第1次在台湾考博落榜。正在我迷茫之时,一个在北京做艺术家创作访问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在大陆有港澳台入学考试招生政策,问我要不要报考。我仔细研究之后决定报考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这样幸运地成为了北大的新生。今天回顾过去,我很感谢当年台湾考博的落榜,因为落榜我才有机会走出台湾,走进大陆。很多人可能会问:一个学艺术的、画画的,为什么读博会选择新闻传播学呢?其实我通过对过往的一些艺术理论学者的了解,发现他们都有一个传播学博士或者美术史的研究背景。我未来是要做老师的,不能只懂创作,必须要提高理论研究水平,这就是我在北大选择新闻传播学的理由。 (2016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北大读博的4年,既辛苦又非常愉快,不仅是艺术转传播,更是思维的转换。从台湾到北大的渊源,从后现代的批判角度,转变成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推广角度,我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我不想做一个刻板的无趣的女博士,我想做很多很多有趣的事。在读博期间,我从未停止搞创作,从画画、摄影,每年都会尽量参加一些摄影比赛,也都会得奖。所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北京是我在大陆的根。转眼4年博士生活结束,毕业季找工作,同学们各奔东西,大家都会选择名企或留在北京发展。我也舍不得离开北京,可我不喜欢安稳的没有创作激情的工作,当时,比较幸运,因缘际会到了武汉,开启了在学界工作的新人生。 (2016年我和北大的博导陆地教授)因为我选择的这所武汉的高校有很多的台湾老师,正好我毕业的时候他们有招聘,所以顺利应聘到了武汉。我觉得求学工作都是缘分,从台湾到大陆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一个全新的谢雅卉开始慢慢的成长,而我幸运的遇到了好的环境,好的同学,好的同事,好的领导。第一次参加工作,不论是住宿还是其他配套设施都非常好,让我感受到了祖国对我们台湾老师的礼遇,工作得十分开心,为此我一直十分感恩武汉的领导。从踏入学界开始,我就积极参与到两岸交流,互相借鉴的活动中,台湾的文创起步早,做得比较好。2017年台湾洪秀柱女士来我所在的学院,看望台湾的教师之家,我设计了一款学校纪念版的卫衣送给了她。这一事件营销,当时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当时,在我工作的学校,文创仍在起步中,所以这次的事件营销,效果非常好。 (2017年11月洪秀柱参访湖北台湾周活动,看望在鄂工作的台籍教师,我送给她自己制作的纪念卫衣)我用亲身实践,教导同学广告策划、广告营销的方法,如何把文化转化为产业。工作之后,我感受到了大陆给予台湾青年老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很庆幸北大毕业没有立即回台湾,而是留在了大陆。如果说北京是我在大陆的根,那么武汉是我在大陆的第二故乡,整个大陆学界的舞台很宽广。2018年台籍老师可以在国内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申报了课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妈祖信仰的传播路径与理论构建研究”。第一次申报就立项了,我成为了湖北高校首个争取到国家社科课题立项的台湾老师,内心充满了感恩。在武汉工作的三年里,最难忘的莫过于每天晚饭后同事们一起徒步。学校一圈3.5公里,走路大约40~50分钟,我们每天都会边走边讨论,白天遇到的工作问题,互相学习相互借鉴。武汉三年产生的革命情感,就是在这样的走路中培养出来的。三年合同到期了,我又开启了回归艺术圈的梦想,于是尽管万般不舍,还是向武汉方面提出辞呈。当时,学院领导特地为我办了一个小小的欢送会,学校还送了我礼物,直到今天,我每年都会抽空回武汉看望我的同事们,感谢他们没有因为我的离职而对我有成见。 (2016年参加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跟上海海事大学时平教授合影)2020年,就在武汉合同到期的时候,广东一所师范类大学的美术学院招聘教师,我投了履历,又一次被顺利地录取。我觉得工作也是讲缘分的,正好想要换工作的时候,因缘际会就有了招聘职缺的工作机会。到广州之后,我才逐渐了解到,广州台湾人也很多,它的饮食和台湾更接近,更适合台湾人生活,而且非常有生活气息。这是我来大陆的第3个热爱的城市,很快就融入了进去。2020年疫情肆虐,我拍一些我自己的生活日常,给台湾的亲朋好友报平安,却意外发现,大家很喜欢这种有生活气息的视频。于是我开始制作视频发到网上,开始了自媒体的生涯,同时也是为了教学实践数字营销这门课。我以“台湾老谢游大陆”拍摄自媒体影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2021年10月去湖北神农架参加国家公园管理局推广去当志愿者)广播电台都曾邀请我录制节目,其实拍摄影片本身是在做行为艺术,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对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最好的诠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创作的自媒体视频,把文化与产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真正的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平时我的教研工作非常繁忙,再加上还要搞创作,拍摄剪辑视频,每天的时间都很紧,只能不断地提高效率,生活更自律。源于从小画画培养的专注力和执行力,我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在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以后,剩余的时间我就会在国内到处走走看看。游走于大陆的每一座城市之间,我的梦想是走遍大陆的每一寸土地。 (2016年我和北大的同门师妹)2021年我在台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也是我的博士论文(两岸妈祖文化的传播路径与发展研究)。这些年科研一直在做,创作一直没停。 但新鲜的事物我也在尝试,我很喜欢这种生活,我用生活中积累的养分,透过旅游的视角,带大家了解妈祖,实现在生活中让艺术跨界传播。我是一个未婚的美女博士,一个爱美爱笑的新媒体艺术家,但不是传统中刻板的知识分子形象,美食、画画、旅游、摄影都是我热爱的。北京读书,武汉广州从教,在大陆我不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这让我坚信世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跟后果,世间万物都是环环相扣的。我在想下一站,应该前往哪座城市?也要先努力奋斗一番,才能获得最美好的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