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2常玉婷:大学生为何依赖搜索引擎回答课堂提问

 高教课堂研讨 2022-06-17 发布于江苏

      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你的第一反应是思考,还是低头打开手机搜索引擎呢?就我观察,难以否认的现实是回答问题时过度依赖搜索引擎的“拿来主义”风气已经在大学生中蔚然成风。这种风气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因此,以下从客观与主观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大学生依赖搜索引擎回答课堂问题的原因。简言之,客观原因涉及搜索引擎的发展、特殊课堂的需求;主观原因涉及拿来主义的盛行、思维惰性的养成、知识储量不足、思考能力缺失,等等。

技术的便捷高效:

搜索引擎发展与特殊课堂需求

      信息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使得数字化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轻易,也引得各路网友在百度、知乎等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搜索引擎更是整合了这些资源,利用关键词就能够迅速直达想要的内容。

      而大学课堂与之前的中学教育阶的课堂有明显不同,一般并没有限制电子产品进课堂之类的纪律要求,甚至部分课堂由于实践要求必须使用电脑。

例如,论文写作课会要求在特定网站上实操资料搜索,增强了在课堂使用搜索引擎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观念的怠惰因循:

拿来主义盛行和思维惰性养成

      通过搜索引擎得到答案这样便捷而又精准的方法,可以让大学生们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应付老师的问题。这样轻巧迅速的“拿来”也可能会使得该学生在苦苦思考的同伴中脱颖而出,获得老师“平时分”的奖励,这种破坏性行为必然引发蔓延,在卷生卷死的时代成为一条捷径。

    而当你在遇到问题的每个瞬间,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在网上搜索到答案。久而久之,你的大脑第一时间就排斥了“自己思考”这一选项。当你开始依赖这种便利的时候,你就会不知不觉的忘记了思考,养成了思维惰性。先是懒的思考所以不论问题难度大小都直接搜索答案,再是懒的整理与分析所以搜索的答案不考虑其准确性与全面性就直接照搬。

能力的客观挑战:

知识储量不足和思考能力缺失

      由于阅历与年龄的匮乏,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是常有的现象。足够的输入才是输出的基础,知识储量不足使得学生很难回答老师在课堂上随机提出的问题,而对回答不出问题出糗的恐惧以及对回答对问题得到奖励的期待,这些都促使了大学生依赖搜索引擎回答课堂问题。

      并且,部分大学生本身就缺乏深度思考能力。当今社会,以短视频为首的娱乐化碎片化内容充斥网络世界,很多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们一步步迷失在这个由别人观点和信息的边角组成的魔幻世界中,丧失了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由于多种原因而容易依赖搜索引擎来回答课堂提问。首先是技术的便捷高效,搜索引擎发展能满足特殊课堂需求;其次是观念的怠惰因循,具体表现为拿来主义盛行和思维惰性养成;最后是能力的客观挑战,表现为知识储量不足和思考能力缺失。大学生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不仅不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也影响了学风建设和社会风气。学校与学生个人应及时发现该现象并针对原因做出相应改变。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