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除人生盲点

 管理进阶一天天 2022-06-17 发布于山东

导读:

1、为什么会有盲点

2、保持清醒,避免自大带来的盲点

3、用好人才弥补自己盲点

4、善于倾听,消除盲点

 

01

为什么会有盲点

盲点原意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视神经进入眼球处的一个凹陷点。此处无视觉细胞,因此无感光能力。物体的影像落在此点上不能引起视觉,故称“盲点”,现在通常指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现在又把盲点扩展到盲区,看不到的区域成为盲区,比如学车时,我们说的视野盲区,就是坐在驾驶位上,看不到的区域,统称为盲区,每个车都有自己的盲区,大货车盲区最大,也最容易出事故。

往外延伸,我们能力达不到的地方都可以认为是盲区,比如通信盲区,是电磁波达不到的地方。思维盲区是因惯性思维或固有认知本能地避开了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造成对问题认识不全面。在很多领域也有盲区的应用,普法盲区,扶贫盲区等等。总之就是目标达不到的“区域”。

每个人的能力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会,什么都学,这就产生了各种盲点和盲区,比如我们后面没有眼睛,看不到后方,如果不借助其他人或工具,我们的后方就是我们的视野盲区。对于很多专业,我们不是专业人士,这些专业领域就是我们的知识盲区。

根据认知范围,可以将知识分为四个部分,就是俗称的大家都知道的共识部分、别人知道我不知道的盲区,我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叫秘密,大家都不知道的区域叫未知。

对待认知范围,我们的建议是扩大共识部分,尊重共识,减少人际沟通障碍;适度公开自己秘密,拉近与他人距离;消除盲点,减少误解;开发未知,提升自己见识。

02

保持清醒,避免自大带来的盲点

盲点和盲区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所以我们要尽量消除自己的盲点和盲区。其实盲点和盲区也是变化的,随着人们认知的变化和人们对自己认识的变化,盲点和盲区也在变化。

有时随着人们事业越做越大,人生也逐渐走向成功之巅,这时人们往往会犯骄傲自大的错误,会忽略很多常识性的东西,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自大盲点症,就是骄傲自大会导致人产生很多盲点。举例来说,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就犯了骄傲自大带来的知识盲点错误。那时曹操刚到荆州,刘琮就投降了,白得了荆州很多地方,获得了大量人才和士兵,又刚刚打败了刘备,把刘备赶到夏口。当时可谓志得意满,从他在长江之上横槊赋诗杀人就看出曹操的豪气和骄傲。当时蒋干盗书,造成了误杀水军都督,曹操虽知道杀错了,但是也没认错。接着黄盖诈降,曹操不是没怀疑过,但是根据经验,他觉得这次黄盖可能是真的,因为消灭吕布时,张辽来降,官渡之战,张郃来降,刚到荆州,刘琮投降,现在就剩下孙权了,黄盖来降也不是不可能。

关于有人说敌人可能用火攻来烧战船,曹操根据了解的气象知识,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要烧也是烧东吴战船,所以在黄盖来降时,曹操并未怀疑。这里就涉及到我们说到的自大造成了曹操很多盲点,比如气象知识,他是根据北方天气来估计南方天气的,另外他是根据以往战争前都有降将来投靠自己的规律来推测黄盖来降的,再就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当时曹操54岁,孙权27岁,周瑜30来岁,曹操认为自己一生经历不下百战,这些年轻人加起来也不是自己的对手,开始有些轻敌,就等着对方来投降呢,这一点从曹操给孙权的书信也能看出。“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封措辞简洁的短信就是恐吓孙吴,让他们赶紧投降,确实也引起东吴谋士一片投降的声音,也显示了曹操的志得意满。综合起来这些,曹操的失败就是骄傲自满带来了自己的盲区扩大,一生谨慎多疑的曹操才上了孙权的当,造成赤壁之战的失败。

人一旦处在高位,尤其是志得意满的时候,容易产生自己什么都能的感觉,感觉自己要什么有什么,上天都会帮助自己的错觉,这时最容易出事,所以我们要在高位或志得意满时,一定要保持清醒,避免自大带来的盲点区域。

03

用好人才弥补自己盲点

人都是有认知盲点的,如何避免或弥补这些盲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有人说通过学习来弥补或消除盲点,这没问题,但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将自己盲点都消除掉。我给大家一个好办法,就是结交互补的好友、找互补的对象,通过合理安排自己下属弥补自己缺点和盲点是最好的办法。

每个人都像一白纸,盲点就像纸上的洞,每张纸洞的位置不同,通过不同纸的叠加,形成没有洞的纸。通过人员能力的互补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通过互补来实现团队能力的最大化,这就是团队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对能白头偕老的夫妻,往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果一个偏内向,另一个则会偏外向;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一个脾气温和,一个脾气急躁。就像中医里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好的团队,几个关键人员的能力往往是互补的,性格往往是互补的,如果都是一样的人员很容易起冲突,谁也不服谁。每个团队中的关键角色,往往都是某一方面的高手,而不是全才或完美人士。但是,由不同角色、不同能力者所构成的团队,则会显得很完美。

比如西游记里的团队,唐僧负责管理,坚定信念,坚定方向,孙悟空负责降妖除魔,扫平路上障碍,猪八戒负责调和团队氛围,协助孙悟空打妖怪,照顾好师傅。沙僧负责挑担,牵马,属于任劳任怨的劳力;白龙马负责驮着唐僧西行。他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他们的组合是完美的,他们能力互补,性格互补,都替别人消除了盲点。

04

善于倾听,消除盲点

在消除盲点最有效、最可控的方法就是倾听,通过倾听不同的声音,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最合理的判断,通过大家的力量来消除个人身上的盲点。

人长了两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要让人多听少说,但是人们表达欲望都比较强烈,经常出现大家抢着说话的现象。其实真正的沟通高手都是倾听高手,学会倾听可以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同时倾听可以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避免通过自己臆测来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人生的弱点》一书中,戴尔·卡耐基曾经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有一天,戴尔·卡耐基去纽约参加一场重要的晚宴,在这场晚宴上,他碰到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植物学家。戴尔·卡耐基从始至终都没有与植物学家说上几句话,只是全神贯注地听着。

然而等到晚宴结束以后,这位植物学家向主人极力称赞戴尔·卡耐基,说他是这场晚宴中“最能鼓舞人”的一个人,更是一个“有趣的谈话高手”。其实卡耐基没怎么说话,只是让自己细心聆听,却博得了这位植物学家的好感。戴尔·卡耐基不但获得了称赞,还了解了他家的植物为什么老是养不好的原因。倾听可以弥补我们的知识盲点。

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善于倾听的高手。一介农民,大字不识几个,为什么最终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单凭他的才能行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靠他身后这些谋士和将领,可以说,正是这些谋士和将领在他的成功路上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从鄱阳湖打败陈友谅,到平江消灭张士诚,再到大军北伐统一江山,朱元璋在做出大的决定之前,都把他的幕僚招到身边,仔细聆听他们的看法,并向他们征求意见。即使当上皇帝,朱元璋还是保持着请名人儒士,听他们讲解儒家学说、治国之道,听他们献言献策,每次朱元璋都认真地聆听。这种善于倾听,弥补了他的知识空白,为稳定江山,实现国家富强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