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蓄清逸,这幅画你喜欢吗?

 泊木沐 2022-06-17 发布于辽宁

传统山水画往往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这幅王时敏的《秋山图》,处处充满“套路”。套路,就是程式化,意味着雷同。聪明的画家会从笔法、气韵变化中,找到新鲜感。山水画诞生之初,只有中锋勾线一种笔法,随后画家们发现了运用侧锋的妙处。至于墨色,有了墨分五色的认识。侧锋运笔,让画中山水有了立体感。墨色变化,让画中山水有了韵味。

看到《秋山图》,你会想到如何形容了吗?你会喜欢吗?很明显,王时敏借鉴了元代黄公望的画法,营造华滋苍润面貌。画中流露的含蓄清逸美感,让人顿觉神清气爽。王时敏抓住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取向,这幅画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

王时敏 秋山图

王时敏是明末清初的画坛顶流,出身名门,相貌英俊,他还是董其昌的弟子。家中有多人从事书画创作。他成为董其昌之后的画坛巨擘,他的画风成为人们临仿的范本。他有这么大名气,全凭他抓住了主流审美观。自他以后,画坛有了正统派的说法。

一幅画很难看出王时敏的全面技法,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纵然略有所得也可以细细品味。淡墨和重墨对比明确,中锋和侧锋交替运用,石块底部还有逆锋运笔的特征。他强调润泽,也强调肌理。双管齐下,画中似乎有一股清气贯穿天地。

王时敏 秋山图 局部

人们用“丘壑浑成”形容他在构图上的特点,推崇天然美感,摒弃呆板堆砌。《秋山图》的近景、中景都有石梁,并且在石梁处勾画屋舍。这样一来,强调了作品的代入感。从构图入手,求新求变,还能不忘传统。

王时敏持笔很松,画中山石表面有毛糙的感觉。这是为了强调“润”,润可以表现出墨的魅力。刷刷点点运笔随意,苍润神逸,美不胜收。他打破了黄公望多用披麻、解索皴的局限,干湿运笔,点染变化,具有突破性。

王时敏 秋山图 局部

山林浓密,山脉蜿蜒,山的起伏与树的变化,带来层次上的丰富变化。变化多,笔墨调性还能统一,有一种不张扬的美感。这就是含蓄,把力量收敛到核心,而不是处处卖弄笔墨技法。

湿笔淡墨运用得当,除了可以带来润的感觉,还能体现雅的韵味。古人认为最好的山水画是“逸品”,可以彰显自由不羁的人生态度。清逸成了画家的创作追求,淡墨可以表现清冷空旷幽深的滋味,让人联想到淡泊自由的大美境界。

王时敏 秋山图 局部

王时敏画有多好,很难通过一幅画得出公正评价。不过,看着画中灵活生动的笔法,再看看虚实相生的墨色,就知道他的作品已经接近逸品,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