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净灵动,对生活的留意和捕捉 作者:刘亚明

 奉天诗刊 2022-06-17 发布于辽宁

干净灵动,对生活的留意和捕捉

     ——读孔庆武《一扇明亮的门(组诗)》

文/刘亚明(辽宁)




读诗如读人。我想,当孔庆武写下《一扇明亮的门(组诗)》这组诗时,他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他自己就是那扇明亮的门,用精美的文字,向我们敞开了自己的胸怀……
阅读孔庆武的诗歌,心境也跟着亮了起来。每一粒文字句都和风细雨,和他文质彬彬的本人一样,让我们体会到岫岩浓郁的玉都气息。诗歌的在外表现不外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风格,以及表达的技巧。孔庆武亦然,其诗歌与他本人的经历、性格特点、历史背景有着莫大关系。他笔下描述的一切,因朴实无华而使得我们更感亲切。“这些年,在宁静的喧嚣中/试图寻找一种平衡”“现在,不必推敲如何开门/门开门关看见一道明亮”(《一扇明亮的门》),很显然,这首诗这写的是孔庆武的生活状态,虽然他“试图寻找一种平衡”,但他还是选择了接受。是啊,我们谁又能真正地“躲进小楼成一统”?岫岩的珠宝也是因为藏在山石中,表现出开采的难度。那么,多少年之后我们才会知道,我们真正要找的,是以后再也找不回来的此时此刻的全部生活。有道是:读懂诗人才会更懂诗歌。孔庆武笔下世界,鲜活而纯粹。他一个知识分子、学者一样的状态和对家乡泉涌般的挚爱之心,用心品味感知着周遭。
孔庆武的诗歌语言是干净灵动的。这得益于孔庆武对生活的留意和捕捉,也得益于孔庆武平静的生活心态。这使孔庆武诗歌作品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落日的颜色
蘸着黑色的墨,静寂如歌
在心灵深处安放
你披着风衣
装作从秋天路过
柔软的纤毫
在我的手上画着指纹
神,拨动隐形的音符
手指在颤抖
江河入画
琴瑟和谐
落日,滑过琴声
我在路上,路过
——《落日,滑过琴声》
在孔庆武如此细腻的叙述中,我们读出了人的一生的状态与思考。他的叙述充满智慧哲理、清静无为,拓展了文字内涵和意趣,不能不引人深思。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落日与琴声,它们消失了,又正在重新被提起。读着读着,那种强烈的代入感,让我们在阅读中重回到了住在内心的故乡,人生的许多记忆在我们的内心慢慢复活。
引导我们思考我们来路去处。黄沙梁生存条件艰苦,作者也看到了贫瘠、落后、艰辛、愚昧相随村人左右,人在这里生存生活实属不易。作者写了人和动物的生老病死,写出了人生的不易,那些大悲大喜的日子。“其实人的一生也像一株庄稼,熟透了也就死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人东奔西波最后也奔波到暮年黄昏的一截残墙根。”
“我们太弱小,所以才想干出些大事业来抵挡岁月”。“不管我们年轻时怎样不听话,违背母语父令。最终还是回到父亲母亲的声音中”,等等。这些充满哲理的话语,在文中比比皆是。
写作即自我。一个人进入的写作空间,必然还原自己的生活气息。当写作成为一种打开的状态,一个“自我”就会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那些飘在众多母亲头上的白雪/短暂的一生,忘我的奔波劳碌/忘我的生儿育女绽放自己,也培桃育李/一日三餐沿袭烟火的传统”(《忘我的雪》),孔庆武在写作中,以轻重缓急的形态,塑造一个可爱可敬而劳顿的母亲。在层叠写实空间里,指认一个大众化且不平凡的母亲,浓郁亲情,得到些许的心灵抚慰和精神感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庆武诗歌写作的那种一以贯之的诗歌之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