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练习和技法 我对书法的学习,似乎进入得更慢一些,每种书体,临习之初都要经过一段磕磕绊绊的"别扭"期,时常困惑于找不到写好之法门,懊恼,甚至于自我怀疑。 执笔的方式,入笔的方向,要不要悬腕,笔的大小,纸的质量……都可以成为写不好的"借口"。 但在某一天,又忽而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似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写得通达顺畅。 此时老师教诲∶写字的技巧,只有一个,就是卖油翁的"无他,唯手熟尔"。深以为然∶在基础的学习中,若没有大量的练习打底,追求所谓的"技法"都是空中楼阁。 无论单一的书体,还是不同书体之间,练习所积累的功效都是显而易见的。
▲临摹《乙瑛碑》 当然,一味埋头苦练也不行,关键处没有技术指导,容易南辕北辙,练到“沟里”也未可知。 这就体现了上课的重要意义,课堂上老师讲授之法,是他们在理论和经验中得出的精华,得之可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欧楷的学习很难,于我也是最“虐”的一段历程,我经常处于自信心超级毁灭的状态,而最终能够完成,得益于老师在课上不断的提点和鼓励。 老师上课总会让同学先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再给出建议,这个互动交流能够非常有针对性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得到“个性化”的提升。 ▲临摹《九成宫醴泉铭》 02 向内自省的学习 ▲临摹《兰亭序》 局部 老师在讲座中曾经谈到:
我当下的临习,还不足以独立表达个性,然而书法学习让我更加看向“内在”。 对于书写,我一直认为自己个性优柔,临写出来的,也应该只能是柔弱无力这一路的。 但临习《兰亭序》,老师评“厚实硬朗”,到《丧乱帖》和《二谢帖》,笑说“有杀气”,这于我倒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惊喜。 在“弱”的另一面,也许真潜藏着我自己都没有看到的果断和坚硬的部分,学习使它觉醒,也让我更自省和自信的去发掘一个愈加完整的“自我”。 ▲临摹《二谢帖》 ▲临摹《丧乱帖》 03 写下去,大胆写 我常常会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写字?我始以学国画,后转入书法最初的缘由很简单,想以后学画可以更有“文气”。 学书之后,这个目的已全然改变,由上述种种而带来的愉悦感,使书法成为生活不能割舍的一部分。 然而我还是不断会想这样的问题,学习犹如攀登高峰,不断刷新眼下的风景,新的认知和困难不断涌现,为什么要写?要写到怎样的境界才算好?我究竟有没有天分值得一直写下去? 感触至深有一件事,春节班里发起写春联活动,班主任动员之下,我甚为犹豫:我这水平可以写吗?班主任说:为什么不可以,写字本来就是要用于生活。 下了决心开写,依然是犹犹豫豫不敢下笔,拘束之下写出来的也很不理想。 老师指导:大胆写啊,就是要大胆写。 陡然觉得这话很燃,于是乎,不管不顾写下去,那种挥毫的感觉果然很爽。最后交稿,居然还入选了一幅。 ▲隶书创作「墨海惊龙」 ▲隶书 「青山秋水」联 所以,为什么要书写?这并不是一个值得纠结的关键问题。 老师说,只要喜欢,就是天分。 写下去,大胆写,体验那种由衷的,去坚持做一件喜欢的事情的感觉,让它成为愉悦生活的一部分,就很快乐。 ▲ 常晓燕 以上是大家的学姐“常晓燕”的故事,下面是往期同学一节课写的【海纳百川】,大家期待一下吧~ 点击关注及象书画院官方公众号 有趣又有料,干货满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