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 了境如幻 自心所现——中国绘画艺术的探索者孙小东 广州国际艺博会2022-6-16 18:18 · 了境如幻 自心所现 ——中国绘画艺术的探索者孙小东 文 | 彭文斌 “古意”之妙道源于 “空性” 孙小东始终保持一颗寂静空灵的心在重新凝视宋元理学的“古意”,自在地穿越到“古意”世界,完全自我舒展地去感受古人的气息,从“空无”的角度去重新发现“古意”的玄妙趣味。 ![]() 孙小东《柏坡晨曦》193x223cm 纸本水墨 2019年 空无之“空性”是东方哲学与美学的核心思想,是一种现实和虚幻的并存,是一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无限大的整体,有形的画面对于无形的存在,或迷茫、或混沌、或恍惚,令人浮想联翩。 ![]() 孙小东《华台岩峦》138x6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孙小东正是通过这种想象力来探索凡胎肉眼所看不见的物质,用艺术的形式将他们呈现出来,因此画面便具有了神秘性与哲思性。他所构建的“东方”绘画美学语言将成为我们进行中国古典艺术追溯与传承创新的重要研究参照。 ![]() 孙小东请益于贾又福先生 ![]() ![]() 采风写生图影 “今趣”之妙道源于 “灵性” 艺术创作,需要在理性维度、感性维度的基础上贯穿到另一个维度:灵性维度。这个维度总是或有或无地依存在每一个个体的身上,依存于他的感知、意识、情绪以及他的行动之中。灵性,引导着艺术家的创作从感性朝向神圣与美好而探究;灵性,引导着艺术家的表现从理性朝向博大与深邃而妙造。 ![]() 孙小东《乙未·白露》138x68cm 纸本水墨 2015年 孙小东的山水画,墨色多变,气象宽博、飘逸高远、极富层次感,观之使人遁入清凉之界,具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灵气之美!哲学家傅佩荣主张:有灵性的生命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提出完整的人生,不可忽略身、心、灵三个部分的修养。以此来映照孙小东的绘画:有灵性的绘画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 孙小东在中央美术学院授课 “未萌”之妙道源于 “心性” 先秦《商子引语》:智者见于未萌。其意为有智慧的人在事情还没有萌发的时候就已有所察觉了。其暗合孙小东的艺术理想追求,他始终在探寻人类心灵归属的秘境,去感悟自然宇宙的虚无奥秘,因此艺术的视觉表现便充满新奇,别开生面。 ![]() 孙小东《惊蛰》139x69cm 纸本水墨 2012年 这就是艺术家对生命内在精神实相之“中和之境”的觉悟,这种自我状态的“精神本相”即为“心性”,其直接反映在心学鼻祖、宋代大儒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心学理论中。 ![]() 孙小东《静听天音》180x97cm 纸本水墨 2012年 ![]() 孙小东《溪水澄澈云霞起》 138x68cm 纸本水墨 2016年 孙小东的山水画可赏、可游、可居,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有无相生” 的精神状态,对本体生命的精神进行了一次自我洗礼和回归,进行了一次无限性的解放,它抹除掉任何对外物的依附与执着,在作品中呈现出精神回归后的饱满面貌,这也是其作品足以打动人的关键所在。 ![]() 孙小东《融》240x120cm 纸本水墨 2008年 ![]() 孙小东《闲云》24x33cm 纸本水墨 2010年 ![]() 孙小东《见了真空空不空》180x97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庄子曰:“道也,进乎技矣”。悟彻“空性”“灵性”“心性”三性者,乃中国绘画之“大道”。绘画“笔”“墨”之技,又何足挂齿? (作者:彭文斌,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术学),广州艺博会艺术总监,《收藏周刊》名誉主编,《美术纵横》杂志执行主编,《美术评鉴》杂志主编) 画家简介 Artist profile ![]() 孙小东,号一泓石、明元,师承贾又福先生。其现执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是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理事、 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级研究班指导教师、贾又福工作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主任、河北省优秀省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评论家简介 Introduction to critics ![]() 彭文斌,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美术学),《收藏周刊》名誉主编,《美术纵横》执行主编,《艺术家》执行主编,《美术评鉴》杂志主编,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 20年,连续策展了19届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 20年,策展了500多场国内外艺术家个展。 20年,走访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艺术家工作室,为全球5000多位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学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解决方案。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