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蒋玉菡娶了袭人为妻,之后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袭人有没有被抛弃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1、琪官的酒底,包含了袭人的名字。 贾宝玉受冯紫英的邀请,参加了他的宴会,而在宴席之上,不仅有薛蟠,还是驰名中外的琪官、锦乡云的妓女云儿。 从这场宴会参加的成员来看,我们不难体会出其中的香艳而低俗的韵味,但是,因为宝玉的提议,让众人行酒令,又彻底改变了这样的气氛。 而当琪官行完酒令后,述说酒底的时候,却无意之中,说出了这样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 薛蟠听了,大呼他怎么说出“宝贝”来了,这也是,他与宝玉接触的前奏。 2、贾宝玉与袭人互换汗巾子。 宴席期间,贾宝玉外出小解,琪官也特意跟了出来,为酒席上的无心之举道歉。他们二人,彼此爱慕,一见倾心,互换了汗巾子。 琪官,将刚从北静王那里得来的大红汗巾子送给了宝玉;而贾宝玉,也取下了袭人的松花汗巾子作为交换。这样的机缘巧合,注定了他们最后的结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袭人得知自己的汗巾子被宝玉送人,面对宝玉半夜将大红汗巾子系在她的腰上,她最终,并没有选择丢弃。或许这,便成了他们日后相见最直接的信物。 只是,袭人与琪官婚后的生活如何呢?这在蒋玉菡行的酒令中,已经给出了预示。 在冯紫英的家宴上,琪官做出了这样一个酒令。 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 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 对于这个酒令,我们需要按“喜、乐、愁、悲”的顺序去解读,才能得出正确而符合逻辑的预测。 “灯花并头”的喜,显然描述的是他们二人的新婚之夜;而“夫唱妇随”的乐,则描述的是他们二人新婚之初的甜蜜时光。 而“无钱去打桂花油”的愁,则描述的是他们婚后因为柴米油盐而产生的矛盾。 只是最关键的一句在于:“丈夫一去不复归”。这一句,不仅点出了他们婚姻生活的破裂,也点出了,袭人被琪官抛弃的结局。 只是,原本融洽的婚姻生活,为何会变成这样的模样呢?或许,作为同样袭人相处最久的宝玉,最具有发言权。 从《红楼梦》第六回,袭人与宝玉发生云雨之事后,他们二人的关系,就变得突飞猛进了。宝玉视袭人与众不同,而袭人服侍宝玉,也更加的尽心尽力。 只是,对于袭人,宝玉的态度是什么呢?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吗?并不是,而是越来越生疏,到最终,甚至于厌恶。 回顾宝玉对袭人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什么呢?其实同这一个细节有关。 史湘云来到贾府,晚上同林妹妹一块睡觉,贾宝玉早出晚归,待在黛玉的房间同她们玩闹。 可是面对这一幕,袭人不乐意了。吃着史湘云、林黛玉的气,同贾宝玉冷战了好半天。面对她的反常举动,宝玉非常不解,直到第二天,才从袭人的嘴里,得知她生气的缘由。 宝玉无法,只得拉他的手,笑道:“你到底怎么了?”连问几声,袭人睁眼说道:“我也不怎么。你睡醒了,你自过那边房里去梳洗,再迟了就赶不上了。”宝玉道:“我过那里去?” 袭人冷笑道:“你问我,我知道?你爱往那里去,就往那里去。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横竖那边腻了过来,这边又有个什么'四二’'五儿’服侍。我们这起东西,可是白'玷辱了好名好姓’的。” 袭人对宝玉反常的态度,是真的出于对他名声维护吗?对于这一点,我们从她与宝玉的对话中,就能体会出,并非如此。 而真正揭示的,是她对宝玉强有的占有欲。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想而知,在她与琪官结为夫妻后,会有同样的性情。而蒋玉菡这样的风流戏子,又怎么可能专情于她呢?如此一来,他们之间的矛盾自然会产生。 小结: 蒋玉菡是封建社会属于社会底层下九流的戏子,也是戏子中的名角,但正如俗话所说的:戏子无情。所以在前八十回中,他们早已见识过他对忠顺王、北静王的背叛。 自然,与袭人结为夫妻后,他依然会具有这样的风流品行。只是,一向对男人具有强烈控制欲的袭人,是不会容忍他的多情的,而最终因矛盾而产生的隔阂,只会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了琪官的抛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来自: liuhuirong > 《红楼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