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赓从零开始教越军打仗,不料徒弟后来成为难缠的敌人

 兵说 2022-06-17 发布于云南
作者:闪闪
陈赓大将,是卓越的战术大师,从大革命打到抗美援朝,功勋卓著。
陈赓将军传奇一生,反北洋、战桂系、上海谍战、山西抗战、解放战争、援越抗法、抗美援朝……
如果说,陈赓的功勋人生中有矛盾或者遗憾,那就是援越抗法时期。他和他带领的团队,从零开始教越军打仗,万万没想到,越军后来却成了我军的敌人,在边境地区打了十年之久。
世界向来是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对错是非,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背景来说,法国入侵殖民越南,美国入侵半岛,犹如扁担两头挑着炸药包,压在了年轻的新中国身上。
倘若中国不主动出手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越南胡志明请求新中国支援,中国不仅给了大量物资,也派遣顾问团,协助越南训练部队。
该派谁去合适?经和中方沟通,胡志明提出陈赓很合适。
(胡志明)
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因为胡志明和陈赓早就熟识,二是因为陈赓兵团,短短三年半发展到将近20万人,擅长以弱胜强打运动战,以精妙的战术来消灭敌人,恰恰适合打开越南的困局。
既然胡志明点了陈赓的名,而陈赓也恰恰是符合中方期望的资历深、能指挥、善协调的人选,主席于1950年6月18日和30日,指示陈赓去越南组织一场边界战役。
大概意思是,越南的军队已经被逼到中越边界,而且被法军分割包围,可能会让中国的援助无法送达。
边界战役,目标是扫清中越边界的法国军队。只有打通援助的通路,才能为以后的胜利奠定基础。
陈赓7月7日从昆明出发,先是去云南砚山,视察了正在训练的越军部队,随后才走13号界碑进入越南。
在他整个军事生涯当中,援越抗法是最艰难的时期之一。
陈赓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一是承载国际义务,二是倘若战败,后患无穷。
(胡志明和陈赓)
陈赓见到了胡志明和武元甲,参观了越南游击队,越南军队很弱小,只会打丛林游击战,却没想到越军的战役组织能力,远比他看到的更弱,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思考筹划边界战役,陈赓的目光望向了四号公路,这条公路连接着高平和谅山两座城市,敌人在沿途修建了多个据点。
边界战役的目标,便是打下高平和谅山,打通四号公路,从而获得来自广西的援助。
越军提起法军,很多人面露恐惧,认为敌人装备好,又有空军,尤其拥有空降兵可以随时支援。
陈赓则认为,法军不足为惧,既然敌人擅长攻城和守城,就把他们引出城,以野战消灭。
他建议越军,不要想着夺取城市,而是要尽量杀敌有生力量。
敌人摆长蛇阵,高平和谅山是蛇头和蛇尾,随便攻击“蛇身”任意一点,便可引出城市里的敌人。
既然有如此简单的打法,何必非要去争夺大城市呢?
8月23日,陈赓制定出边界战役的作战方针,奈何越军听都听不懂,包括武元甲也一脸懵。
大概意思就是,派地方部队潜伏在高平周围,一有情况就立刻汇报。
然后派主力部队去进攻四号公路上的东溪据点,到时候谅山那边的敌人,大概率会出城增援,越军便可提前设伏围点打援。
如果敌人谅山援军不来,那就更好了,直接挨个敲掉公路据点,让高平的敌人断粮,进而解放高平。
陈赓一番话讲完,台下的越军干部阵阵骚动,窃窃私语,甚至怀疑这一战术。
他们不懂,为何不直接去打高平呢?打东溪岂不是消耗自己?既然目标是高平却不打高平,这是为什么?
陈赓解释说,如果打了高平,四号公路的据点就会增强兵力,所以打高平完全没有意义,反而增加了战役难度。
打就要打突然袭击,如果打了高平,谅山援军增强公路据点,战役就会被拖入艰难的攻坚战。
说难听点,越军根本就没有攻坚战的资本。
8月24日,武元甲专门召开会议,希望陈赓能做出更加通俗的解释。
陈赓出席了会议,连续讲了几个小时,才把问题说清楚,最简单的道理是,直接打高平不一定能攻克,反而断了四号公路之后,能让高平一直断粮,逼敌人出城野战。
战术定下,真正打东溪的时候,陈赓建议士兵四面合围;谁知越军前线凝成拳头,从一面进攻东溪,被法军几挺机关枪打退,以至于越军伤亡很大。
陈赓亲自去前线要求改变战术,果然迅速拿下东溪,虽然说目标实现了,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战士都是身前中弹,很少有谁背后中弹,证明士兵是很勇敢的。
反过来说,士兵因错误战术而牺牲,任谁都会感到惋惜。
边界战役开始之后,法军的动作完全被陈赓猜透,犹如按照“陈导演”的剧本走一般,倘若按照预定计划打,此战肯定大获全胜。
实际上,前线的指挥员完全不会打,天热不打,远了不追,饿了就去找粮食……敌人明明已经出城,该硬碰硬的时候,越军却选择保存实力。
被俘的法军
此战最神奇的是,在陈赓的一再督促下,越军居然打赢了,彻底扫清了中越边界的法军。
获胜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陈赓高估了法国军队的战斗力,法军凭借装备能战胜越军,越军有了战术之后反而打败了法军,由此可见这两支部队是多么奇葩。
陈赓起初还想不通,为何法军总摆出一副被动挨打的样子?天下为何有这样的军队?又或者是从未见过的战术?
事后才知道,法军没有空军不打,没有重火力不打,路线不熟悉不打……该跑的时候不跑,该守的时候不守。
总体来说,陈赓为越军注入了灵魂,来自中国的战术大师,让越军学会了怎样打仗,为日后战胜法军,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可是到了1979年春天,中国军队和越南军队,用双方都熟悉的战术,在丛林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激战。
陈赓当时虽然逝世了,但陈赓兵团在诸多老将,披挂上阵指挥作战,以至于越军中的一些老人听说是陈赓的部队,都感受复杂。
此战过后,我军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在随后的老山轮战中,不断磨炼进步。
参加对越还击战的老兵回忆,部队在战前动员时,得知越南人杀害我边境百姓,我军被迫自卫反击。入境越南之后,总体来说打得比较顺利,吃的是罐头,后方有炮群。而越军经过抗法和抗美战争之后,在战场上变得很狡猾,他们提前测绘了战场的“炮线”,只要发现我军,大拇指一瞄,炮弹就能落在我军前进的通道上。
火力方面,我军显然更强,在打一座村庄的时候,敌人交叉火力覆盖周边每一寸角落,我军战士趴在村边的矮坡后面呼叫火力支援,打得龙门村一米远一个炮弹坑。
陈赓大将教会了越南军队怎么打仗,而徒弟却成了敌人,生动诠释了历史的复杂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