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主血脉,心藏血脉之气,血液的正常运行离不了心气的推动,心气是心脏活动的源头,如果说心气不足,便会出现心衰,气虚是时间长了就会伤阴,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出现的常见症状是气短、心悸、总是感觉口干、身体消瘦。 ![]() 之前一位72岁的患者,心悸气短反反复复持续了5年的时间,基础病有: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功能Ⅲ。年纪大了不想来回折腾,儿女们让他选择中医调理。 刻诊:心悸、气短、尤其是在活动完之后上不来气,心悸气短也会加重,平常乏力没有精神,下肢伴有浮肿,大便正常,但是小便短小,晚上睡眠质量差,食欲差,尤其是在冬天还很怕冷。 ![]() 舌象:舌暗淡、舌苔薄白,口唇有紫钳的症状;脉象:脉沉细 辨证为:气阴两虚兼瘀的情况。 取:黄芪、炒白术、淮山药、黄精、丹参、葛根、瓜蒌皮、葶苈子、谷麦芽、党参、茯苓、川穹、万年青根、麦冬、枸杞子、何首乌、当归、檀香、桂枝。共14剂(天数较长,他离得远,复诊不便) ![]() 两周后复诊:心悸发作的次数减轻了不少,还是在活动之后气短、气喘的情况,其余的症状也均有所减轻,加苏子、杏仁来降气平喘,鸡内金来健脾助胃,巩固后天之本。 三诊的时候症状都有所减轻,自己也可以稍微地做一些运动;加减药方后巩固治疗。 黄芪、党参、炒白术、淮山药等——用于健脾益气 黄精、葛根、麦冬、枸杞子——用来滋阴再好不过 当归、丹参、川穹——活血化瘀,瘀血才是最大的敌人 ![]() 桂枝——可温阳通脉 瓜蒌皮、檀香——可宽胸理气 茯苓——来利尿消肿 苏子、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缓解水肿和胸闷气喘的症状 ![]() 整体药方通补兼施、气血并调、阴阳两顺,共同达到益气养阴、活血通阳的作用。 (方子需要随个人症状加减,仅供参考,每人体质不同症状不同,遵循一人一方,可以为大家调方,但没有固定的通用量,不可盲目照搬,需要专业医师辩证后调治。) 气和阳是密不可分的,气虚的时间久了就会连累心阳,肾为诸阳之本,所以说心阳也是要靠肾阳的资助,不管是心阳虚影响到肾阳还是肾阳不足无法滋润心阳,都是属于心肾阳虚的情况,就会出现心悸、怕冷、小便短、下肢浮肿、脉沉细的情况。 ![]() 心衰患者多有血瘀之症,多是因为阳气虚弱,温运能力变差导致的寒瘀,心衰的患者往往长期服用强心利尿的药物,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发生,用药的时候要避免使用苦寒滋腻的药物,以免损耗脾胃。 ![]() 我是中医石华英,如果您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留言告诉我,我来帮您一一解答。 大家觉得此文有所帮助可以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使其受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