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京缘何饿毙长沙

 肉糜余话 2022-06-17 发布于江苏

蔡京缘何饿毙长沙

 侯杰

蔡京(1047-1126),又称蔡太师,4次出任宋徽宗时期的宰相,拜相17权倾朝野富可敌国这么一位“大腕”级人物,为何饿死在湖南潭州(今长沙)?

熙宁三年(1070),蔡京进士及第,先是力挺保守派司马光废免役法,获重用。又力挺变法派章变行免役法,获重用。徽宗即位,因其不佳,被劾削位,住在杭州。正好宦官童贯南下搜寻书画珍奇,蔡京抓住机遇笼络这位宫廷红人,得以重新入相。

蔡京有才子之称,诗词、散文过人,《宣和书谱·蔡京传》赞其书法“议者谓飘逸过之,至于断纸余墨,人争宝焉”,喜欢玩艺术的徽宗皇帝和他臭味相投。宣和末年(1125),他第四次为相时,年已80岁,老眼昏花,徽宗准许他于私第治事,三五日一造朝。蔡京为相时,仆从居高位,滕妾封夫人,儿6人、孙子4人同朝为官,长期独断专行,献尽谗言,打击异己,排斥忠良,糊涂徽宗宠信有加,不以为疑,还曾下诏褒美他“忠贯金石,志安社稷”。所以,朝廷中每一次的反蔡风潮掀起,宋徽宗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把他外放一下,然后很快官复原职。

徽宗退位后,太学生陈东等上书钦宗,请求诛杀蔡京等“六贼”。刚刚即位的钦宗也想给百姓重整山河的印象,贬蔡京为秘书监,分司南京(今河南商丘)。但朝野认为罪大罚轻,只好下诏移衡阳(今属湖南)安置。众臣依然不服,再贬于韶州(今广东韶关),其他子女分送湖南。蔡京父子还未出发,右正言程瑀又接连上疏,抨击蔡京罪恶滔天,死有余辜,钦宗第四次下诏贬谪儋州(今属海南省),遇有大赦,亦不许量移(由远移近,由边疆移内陆)。凡州县官吏中有蔡京亲属者一律革职。

蔡京浸淫官场数十年,故吏门生满天下,当他与家人行至江陵(今属湖北)时,知府李偃是他过去的下属,依然对他感恩戴德,小心侍奉,甚至购买宅第,供日后久居。消息传出,舆论大哗,钦宗当即将李偃革职。警钟一响,沿途地方官员再也不敢厚待蔡京,唯恐避之不及。

屋漏偏遇连阴雨。郁郁寡欢的蔡京刚离开江陵,忽有圣旨来到,索取身边宠姬慕容氏、邢氏和武氏,他倍受打击。

蔡京本有恶名,再加李偃被革职、失去宠姬等事,沿途官员商家百姓痛打“落水狗”,据王明清《挥尘后录》记载:“道中市食饮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年迈蔡京一声长叹:“京失人心,何至于此!

靖康元年(1126)七月,蔡京行至湖南潭州,只能住到城南五里外破旧的东明寺,酷暑、饥饿、羞辱一并袭来,81岁的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作词一首:“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凄凉之至。

几日后,蔡京一命呜呼。当时的潭州知州憎恶蔡京,暴尸数天,不得殓葬,负责押送的人后来以布裹尸,把他埋进专门收葬贫病无家者的漏泽园。 事已至此,时人仍穷追猛打,据《宋史》记载:虽谴死道路,天下犹以不正典刑为恨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漏泽园正是蔡京当政时大力推广的社会救助制度之一,后人给予高度评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