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大宪章》,你不知道的13个“冷知识”

 行者无疆8c3m05 2022-06-17 发布于福建
英国《大宪章》在英国“光荣革命”以来一直被吹捧,随着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而被神话乃至圣化。其实《大宪章》更多是贵族武力胁迫国王签署的“非法合同”,就象魏文帝曹丕强迫汉献帝刘协把皇帝之位“献”给自己,美其名曰“禅让”。所谓的神圣,原来都是暴力强迫。

图片

1、英国国王约翰1214年在布汶战役中被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击败,失去了留在欧洲大陆的几乎全部领地,被嘲讽为“失地王约翰”。
2、英国叛乱贵族1215年占领首都伦敦,强迫国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贵族继续效忠国王,但国王失去了最高权威,其中第61条甚至规定国王服从25名大贵族组成的委员会,这是“王在法下”的开始。
3、英国叛乱贵族率兵离开伦敦后,英国国王约翰立即宣布废黜《大宪章》,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亦训斥大宪章为“以武力及恐惧,强加于国王的无耻条款”,教皇否定了任何贵族对权力的要求,称这样做破坏了国王的尊严。
4、国王约翰与叛乱贵族之间因为《大宪章》产生第一次诸侯战争(1215-1217),国王军队连续获胜,但法国王太子路易八世即“狮子王”支持叛乱贵族,甚至被叛乱贵族拥立为“英格兰国王”,诸侯战争成为英法战争,双方陷入僵局。
5、约翰王1216年病逝,他失去了欧洲大陆领地成为“失地王约翰”,但他在英格兰的控制区从他继位时占20%增长到他病逝时近50%,只是长期被叛乱贵族丑化。约翰9岁的儿子亨利继位,这就是亨利三世。
6、亨利三世幼年继位,反叛贵族迅速与支持国王的贵族妥协,亨利三世成年之前他们按照《大宪章》治理国家,但当中部分条款包括第61条都被删去,此举平息了英国第一次诸侯战争。
7、亨利三世1225年成年亲政后,再次颁布《大宪章》,但此时大宪章已经从63条删除到37条,主要条款从限制王权变成保证王权,但毕竟确立了国王权力不是“钦定”而是“法定”的原则。
8、亨利三世在三次远征法国失败后,遭受到统治危机,1258年英国叛乱贵族带着军队闯入伦敦,强迫亨利三世重申遵守《大宪章》。
9、亨利三世随即在牛津被逼与叛乱贵族共同签署《牛津条例》,规定议会定期召开,每年三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没收土地及分配土地,国王亦不得擅自决定对外战争。
10、亨利三世1261年废除了《牛津条例》,他罢免了贵族们提名的最高法官,并将叛乱贵族领袖蒙特福特驱逐出国。
11、蒙特福特1264年在英国南部击败了亨利三世的军队,生擒爱德华王子,蒙特福特遂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英国的权柄。他建立了一个九人委员会,并于1264年召开“西门会议”(西门为蒙特福特之名),蒙特福特成为大权独揽的权臣。
12、爱德华王子逃出伦敦,1265年迅速集合起一支军队,击败权臣蒙特福特并将其诛杀,亨利三世在儿子爱德华王子支持下恢复权力。
13、亨利三世1272年病逝后,爱德华继位史称爱德华一世,他开始全面巩固王权,甚至吞并威尔士,击败苏格兰诛杀华莱士,参加十字军东征。1297年爱德华一世在《宪章确认书》规定,任何审判,只要与《大宪章》相矛盾,都要宣布无效。《大宪章》最终保留下来,成为巩固王权的重要文件,也成为权力法定的重要来源。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