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宪章》签署本为了糊弄人,为何最后却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

 思明居士 2019-12-28

1215年,正是蒙古人崛起且四处扩张的时代,在遥远的英格兰,国王约翰签署了一份叫《大宪章》的文件。这份文件被后世的英国人誉为是“英国政治秩序的基石”,还有很多西方人说,《大宪章》是“宪政制度的基础性文件”。所谓的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度和首相制论源头,很多学者也认为可以上溯到《大宪章》。甚至于1787那部美国的宪法也和《大宪章》有极深的渊源。总之,这份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可以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制度的精神源头。

《大宪章》签署本为了糊弄人,为何最后却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

用文件限制国王权力

别看现在人们对《大宪章》如此赞誉,但如果我们细究历史,会发现这部历史影响如此深远的《大宪章》原来只是临时文件,是英国国王约翰搞出来糊弄英国贵族的。和《大宪章》同时期,匈牙利国王也搞过一部类似于《大宪章》的文件,叫《金玺诏书》,但是这份《金玺诏书》在历史上就没有搞出什么水花,没几年就被遗忘了。为什么《大宪章》就能被人记住呢?我们先从它的由来说起。

《大宪章》的由来

历史上,签署《大宪章》的国王叫约翰,这个名字在欧洲的国王名录里是独一份,我们看欧洲历史,叫亨利、爱德华、理查德的国王一大堆,唯独叫约翰的国王只有英国这位国王。原因就是约翰国王是英国历史上出名的败家子,导致后世的国王都不愿意再用约翰这个名字。

《大宪章》签署本为了糊弄人,为何最后却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

败家国王约翰一世

约翰国王的老爹亨利二世是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二世在位三十多年,把英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亨利二世的继承者叫理查一世,传说这个人能打得过狮子,所以号称“狮心王”,也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有这两个英明的国王打江山,约翰国王登基的时候,他继承了好大一份家业,不说英国,连当时三分之一的法国领土都归他统治。

英国人大面积占领法国的领土,这让法国的国王很生气,但是前两任英国国王太厉害,法国国王怕挨打,有不满只能放在心里。等约翰登基以后,法国国王就开始想各种办法夺回自己的领土,加上约翰的无能,不到五年时间,英国人就丢掉了占领的法国领土。英国国内给约翰起绰号叫他“失地王”。

《大宪章》签署本为了糊弄人,为何最后却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

全盛时期金雀花王朝领土

虽然约翰无能,但是约翰好歹也是国王,也是要脸的,所以约翰也一直琢磨能收复丢失土地。要收复土地就要靠战争,要发动战争就要有军队,而军队要花钱组建,可偏偏约翰国王没钱。没钱的约翰王就想和国内的贵族要钱来组建军队。

当时的欧洲实行的是分封制,国王封土地给贵族,贵族宣誓效忠国王,并在经济和军事上给予国王支持。如果要发动战争的是狮心王,英国的贵族们都很愿意出钱。毕竟狮心王经常打胜仗,给狮心王钱相当于投资,不但不会亏,还有的赚。可是“失地王”约翰,英国贵族们都知道这个人出了名的无能,给他钱去打仗相当于打水漂,所以贵族们都不愿意支持约翰。为了筹款,约翰对国内的贵族大加搜刮和迫害,用残酷的手段征税,甚至连自己的心腹都不放过,搞的天怒人怨。

《大宪章》签署本为了糊弄人,为何最后却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

金雀花王朝历代国王合影

1214年,凑到钱的约翰如愿与法国开战,但不出意外的被法国打败,而且是惨败。听到约翰战败的消息,英国贵族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愤怒了,大家合起伙来找约翰去理论,要求约翰不能擅自再扩张自己的权力,否则大家就不再效忠于他。面对愤怒的贵族,约翰国王只能装可怜,表面上答应了贵族们的要求。可是没过几天,约翰国王又准备出去打仗,原来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想通过参与十字军东征抱教皇的大腿。

听到国王又准备打仗的消息,整个英国的贵族们都沸腾了,自己是块什么料,约翰王你自己不清楚吗?为了阻止国王的愚蠢行为,大部分的英国贵族都去了伦敦,要集体和国王谈判。1215年6月,贵族代表和约翰王在米尼兰德谈判,大家七嘴八舌给国王提意见,然后这些意见被记录在了羊皮纸上。约翰王迫于压力一条条确认这些意见,经过十多天的谈判,国王和贵族代表达成了协议,双方还签了字,这份协议就是未来赫赫有名的《大宪章》。《大宪章》总共有63条,其中最重要的条款就是保障臣民的人身自由权和财产安全。

《大宪章》签署本为了糊弄人,为何最后却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

贵族逼迫约翰签署《大宪章》

大家肯定有疑问,为什么这些贵族不合起伙来杀掉约翰,而是要和他签署协议呢?原因也很简单,一来是欧洲贵族们没有杀掉国王的习惯,二是杀掉约翰,以后也还会有其他昏君上台,不如限制住国王的权力,不让他们为所欲为就好,有事情大家可以商量。

《大宪章》就这么签了,约翰王却没有把这个文件当回事,他签这个文件本来就是为了应付那些贵族,等愤怒的贵族散去,约翰王依然我行我素。《大宪章》签署后不到两个月,约翰王就开始积极备战,而这次约翰的敌人是英国的贵族,换句话说,约翰要对准备限制他权力的人动手。英国贵族们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是积极备战,甚至还准备邀请法兰西的王子来当英国国王。不过准备打内战的约翰这些聪明了不少,他联合了教皇给贵族们施压,逼迫贵族们就范。面对无能的约翰,英国贵族们认为自己还能抗击一下,但是教皇插手,贵族们却不敢反抗了,最终结果就是约翰压制了贵族,《大宪章》白签了。

那问题来了,一份已经失去效力的《大宪章》是怎么影响后世的呢?

《大宪章》如何影响了后世

一、不断的重复。虽然《大宪章》没有对约翰国王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后来贵族们只要抓到机会,就把《大宪章》拿出来和在任的国王念叨一下。比如,约翰王死了以后,他的儿子亨利三世继位,而当时国家有点混乱,为了获得贵族们的支持,亨利三世宣称自己会遵守《大宪章》。有一年,英国财政不宽裕,亨利三世想多征税,贵族们照例就把《大宪章》搬了出来,告诉亨利三世,征税可以,但是要遵守《大宪章》的约定。据后人统计,在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大宪章》平均每五年就要被贵族们搬出来,和国王确认一下,以确保国王不会忘记。

《大宪章》签署本为了糊弄人,为何最后却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

亨利三世

当然了,不是每一任英国国王都会被《大宪章》限制,英国贵族也是看人下菜碟。亨利三世后面的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强势的君主,在他的带领下,英国到处占便宜,所以贵族们就防佛忘了《大宪章》的存在,爱德华一世在位期间,《大宪章》只是被象征性的搬出来过一次。爱德华一世的儿子爱德华二世和约翰国王一样无能,所以爱德华二世在位期间,总是被贵族们用《大宪章》批评。

总之,在当时的英国,《大宪章》就是个工具,如果国王强势,贵族们就不敢把《大宪章》拿出来。如果国王无能,贵族们就会经常用《大宪章》批评他。《大宪章》就是这样被贵族们来回重复,所以《大宪章》被历史铭记,没有沦为和匈牙利《金玺诏书》一样被遗忘的下场。可是光重复没有用,《大宪章》要发挥历史作用,还要真正发挥效果才行。

二、《大宪章》成为资产阶级的武器。时间跨越到17世纪,当时在英国国内已经没什么人把《大宪章》当回事了,毕竟重复了几百年也没什么实际作用。1603年,英国又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这个王朝的国王都倡导“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不应该被限制,换成白话就是,国王可以随便征税,而其他人不能反对。英国几百年国王和贵族协商治国的传统,这一下被彻底打破了。

《大宪章》签署本为了糊弄人,为何最后却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

用《大宪章》做思想武器的光荣革命

而当时还有一个大背景就是,英国的资产阶级也开始壮大,如果国王要随便征税,不但会损害贵族的利益,受损更大的会是这些刚富裕起来的商人。面对国王的步步紧逼,《大宪章》被重新搬了出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大宪章》里关于保护个人财产和人身自由的条款,成了全英国人民反抗国王的武器,大家以这个为理由,发动了“光荣革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宪章》从贵族限制国王的权力的把戏,变成了全英国人追求权利的精神象征。不过至此,《大宪章》的影响还只是局限在英国国内,《大宪章》产生世界影响是靠美国人完成的。

三、美国人把《大宪章》当成宪法基础。美国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当时英国皇家特许,美国这块殖民地可以自己制定法律。殖民地制定法律肯定是照抄宗主国的法律最省心,所以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就照搬了《大宪章》中的条款,可以这么说,美国从一开始,《大宪章》就已经融入了它的法律体系。

《大宪章》签署本为了糊弄人,为何最后却成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

美国把《大宪章》精神融入自己的宪法

后来,英国作为宗主国对殖民地美国随意征税,这让美国当地的老百姓十分不满,认为英国人不遵守《大宪章》,大家就以此为理由开始反抗英国人。等到了美国独立以后,美国先贤们把《大宪章》当成是自己立法的基础,甚至在自己的宪法里直接引用《大宪章》中的句子。在美国最高院的判决中,经常会直接使用《大宪章》作为判决的法理基础,有人统计过,美国的各级法院迄今为止引用《大宪章》超过900次。正是由于美国的推动,《大宪章》的影响力才扩展到了全世界。


不断的重复,加上英国资产阶级的支持和美国人的推广,让一份本来是用来应付贵族的临时文件成了西方世界政治制度的源头,历史的蝴蝶效应在《大宪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资料来源:英国 丹·琼斯 《分裂的王国》——约翰、男爵和《大宪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