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就听说过福建人团结,果然!

 初心部落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它不是书评……

书   名:《茶之路》

作   者:《生活月刊》杂志社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本在书籍封面上赫然印着“长销6年,重印13次”,且有一长串大咖如黄永松、林怀民、徐冰、李宗盛、王澎、马可等联袂加持的茶书,到底多好

李宗盛不是唱歌的吗?还有就是做设计的马可与徐冰,也没听说过他们与茶有多深的渊源……当然这只是出版界的风气而已,彼此用自己的名望互相站台、助阵、抬轿子,跨界与串场、本就是网红时代的潮流。茶叶行当也不例外,就像书中提到的安溪县虎邱镇美庄村的茶叶合作社那样,同心同德地彼此成全着:

林(桂河)主任2008年发起了美庄村茶叶专业合作社,村民自由参加,小组协作互相监督,统一管理农药、化肥的施用,组织斗茶交流,提高大家的制茶兴趣。对外则统一和出口商协商价格,帮村民卖出更好的价格。他对村民说,凡是来美庄村看做茶的,都是宣传黄金桂(安溪除铁观音外的另一当家品种,大量出口日本但国内知名度不高。)的宝贵机会,要像对待家人一样招待。斗茶赛结束,在漫天星光下热热闹闹地吃完夜宵,我们就被接到一位大哥家,像自家人般安顿下来。

末了,已基本走遍全国主要产茶区的作者不无留恋地说:这种亲如一家、齐心协力做茶的村镇氛围,在国内不多见。

早就在别处听说过福建人团结,果然。

由是也想到峨眉竹叶青的那场官司……法院已有定论的事情,自然不好再多说什么。但是四川茶人何建华关于川茶品牌的一些叹息和遗憾,确实让人心有所思。

即便曾经贵为贡茶,时至今日却仍未制作出一个响亮的品牌。至于家喻户晓的峨眉竹叶青,多年前已被一家企业注册成商标,因而,即是现在峨眉产区许多人的制茶工艺确是竹叶青,却只能叫着五花八门的名字。在何建华看来,这对(四川)茶叶来讲是一种最大的伤害,纵使川茶占据了最大的天时地利——春茶比别的地方早45天成熟,抢了头三个月节气——却单单少了一个人和,以致无论怎样做都难于像东南一带的茶区一样有叫得响名号的招牌茶。

以上引述,是从书中随手拈来的两个小片段,貌似平常的小冲突,背后自然是思维与观念的差异。固然,茶有红绿黑白之类,民亦有川湘闽浙之属,但做茶之诚意、品茗之素心,又何来高低尊卑之别?
倒是作者在本书后记中提到的一个细节,让人动容:在全程跟进了大禹岭茶园主黄侦哲的制茶流程后,又发现此时黄侦哲的太太江爱在祖宗牌位前的供杯里,一一倒入新泡的茶水,再躬拜数次……对传统、自然、家族祖上的敬意,都在这一口滚烫的茶汤里了!
这自然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但如此动人之处,书中随处可见……

【推荐语】这本大约35万字的茶叶书,能让我一口气看完后还有意犹未尽之感,至少说明它一不故弄玄虚,二不言之无物……正如您比我更知道的,市面上说茶的书籍实在太多了,良莠不分中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败了胃口,故而不敢轻易推荐,当然,此书除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