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罗振宇并不贩卖焦虑,焦虑在商业时代是空气一样的存在,不值钱,他看不上。他倒卖的是能暂时缓解焦虑的药,但病在时代,他治不了。他的聪明之处是给药丸裹上便于入口的糖衣。这枚混杂着成功学套路、心理学术语、时髦概念、网络词汇、江湖黑话的糖衣小药丸,不但能有效地缓解焦虑,更能煽动公众情绪,它使每一个进入鸟巢的人亢奋、狂热、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像电视上的大人物一样充满戏剧性、并顺利抵达人生巅峰。 药是一个比方,指的是他在《逻辑思维》上所倡导的那些大杂烩式的知识,以及他按既定节奏抛出的、似是而非的概念譬如小趋势、非共识、U盘化生存等等,但他比谁都清楚,在常识面前,一切都会变得可疑,所以需要再裹上一层糖衣,也就是他口中的“把知识趣味化“。 就是这个该死的趣味化让人上瘾。我亦感到莫名恐惧,总觉得这个极善于倒腾概念、煽动情绪的气派男正势不可挡地——以透支青年热情的方式——盗窃着青年的未来,而人们束手无策。 我是如此真诚地鞭策着你们走向成功,你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份千载难逢的馈赠!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吧,让我们携起手来,做时间的朋友——这大概就是罗振宇能够在励志界横着走的底气,这份脸不改色心不跳的大无畏底气,能带给他上帝般的崇高感,让他深信自己富有不可推卸的使命,深信自己能够普度众生! 这位从小就热衷于争上游、并在惨烈的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的芜湖少年,在京城经过多年的闪展腾挪、成功地跻身于时代大潮的舞台中央以后,会不会在某一个群情激昂、万众瞩目的瞬间觉得自己就是上帝派驻人间引导迷途羔羊走向祭坛的祭司!尽管他在媒体面前一再强调自己的成功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即使有点成绩也完全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是的,真正成就了罗振宇,帮他完成了从一个媒体人到生意人的蜕变的,是一家叫CCTV的天字号机构,而以后的一切,何尝不是一个生意人巧妙的勾兑使然。 ![]() 61 卫看了《小记录58》后留言,希望我能多说一点,无需系统,说情怀说技术不挑,随意就好,没准因此就解锁了某个新技能呢。海卫也说图片好,视觉冲击力强,跟他聊想在《小记录》中增加书法鉴赏的比重,他表示支持。 就从这片镌刻着汉文字的龟甲开始吧,来一次随性而发、不问归程的书法之旅。
这片甲骨是一页流水账,记录着至少五次的占卜内容,具体内容我无力辨析,但看它能以百十来字的篇幅完成五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得是多高超的文字功力啊!叹服之余,又觉后世文人动辄洋洋万言的故事,并不值得骄傲。所谓高手惜墨、庸才费纸,小记录当引以为戒。 这些与书法有关吗?当然有,它在明确地界定了关于书写的两个前提:清晰明确的内容和恭谨的书写态度。也就是说,你首先得言之有物、并认真对待。然后才是艺术审美层面的表现。 就这片果断有力地镌刻着汉文字符号的龟甲而言,除了在章法布局上所表现出来的疏朗清晰、灵动丰盈之外,更让人惊叹的是控笔奏刀能力(我曾见过殷墟出土的甲片中,有些甲片上只有用颜料写的字,没有刀刻的痕迹,这是否可以说明甲骨文的成型是分书写和镌刻两步完成的?未知待考)。且不说其直线笔画如横竖起止之稳定、笔画与笔画之间衔接之紧密、单字结体上之合理,仅就其字与字之间节奏之娴熟自如、行与行之间气息贯通之顺畅来看,便知绝非庸手可为!如果再看到其曲线笔画、尤其在线条弧度的精准把握上,放在泱泱中国书法史中任何一个时代的书法群落中,其水平亦不遑多让! 这片龟甲,哪怕只是拍张照片装裱出来,其水平也可吊打当今半壁书法江湖,凝视着它的某一个瞬间,我甚至怀疑:几千年来,中国书法就其核心笔法而言,到底改变了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