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钧瓷名字的由来

 立达国学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中国钧瓷》|来源
阎夫立|作者
    赵蕊 王鑫淼|编辑

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最早提到钧瓷的是明宣德三年编撰的《宣德鼎彝谱》一书。该书中有“内府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的记载。

在此以前钧瓷究竟叫什么名字,还没有文献记载,这就成了争议的话题。

概括起来有两种说法:

一为钧州说,即钧瓷之名由地名来,禹州古称钧州,钧窑之名也就因钧州而来。

一为钧台说,即钧瓷之名由禹州夏代胜迹“钧台”而来。

钧瓷名字由来的历史争议,焦点是钧瓷的产生年代。
近几年考古发掘获得的大量实物资料充分证明,钧瓷盛烧于北宋,特别是对钧台窑的考古发掘,经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及多方专家论证,钧瓷创烧年代始于唐盛于宋已无可争议。
钧窑盛于宋,而宋时禹州称为阳翟,后人为何不说阳翟窑而说钧窑呢?
民国许之衡《钦流斋说瓷》:

禹州昔号钧台.....

民国郭葆昌《瓷器概说》:

......在今河南禹县,其地有钧台,因名钧瓷。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原禹县文化馆副馆长曹子元《钧台与钧窑》:“钧窑名称的由来,应与古代钧台有关。禹县早在四千年前,夏禹在禹州'受封为夏伯’,其地为'夏邑’,境内有'钧台’建筑。”
《竹书纪年校正》又载:“元岁癸亥,帝(启)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诸侯从。”
夏禹之子夏启在“钧台”宴会诸侯,宣布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这在当时是震动天下、极其重大的政治事件,更是禹州惟一的大事件,成为夏邑的象征,也代表夏邑(禹州)之名,为历代所传颂。
当具有独特风格窑变釉彩的瓷器问世之后,北宋民窑昌盛之时,以有重大政治影响最负盛名的“钧台而取名,其窑名“钧窑”,其瓷名“钧瓷”。
以钧台取名符合民意,也符合以历史事件取名的习俗......
金大定二十四年,禹州之名还是因州有“钧台”胜迹而改颖顺州为钧州,钧州之名才始出现,金代晚于北宋近三十年,北宋钧窑之名以钧台命名而不可能以钧州命名,金代还知道州有钧台之胜迹而取县名,难道前人就不知道以钧台而取窑名吗?”赵青云、赵文宾在《钧窑瓷鉴定与欣赏》一书中亦有类似说法。
从文献资料来看,禹州历史沿革名称有阳翟、颍川、钧州、禹州等,但民间习俗对禹州还有钧台、平头州、小禹州的称法。
因为禹州有钧台,历史上钧台成了禹州的别称,可见胜迹影响之大,禹州名窑被称为钧台窑也在情理之中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