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guàn)。 顺应万物成长之义,男子行冠礼的时间选在春季;为明确家族社会责任,地点选在家庙。嫡庶有别,行进有序。以冠加首,冠中加梁,都是在这个仪式中完成的。除了冠,还会为加冠之男子取字。自此,名只有君父、长辈、家人可称呼,其他人直呼其名,将会被视为不敬。 “礼成”,加冠之人也会随之被视为“人成”。 就是说,礼成之后,加冠之人就属于“成人”之列了。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guàn),冠(guàn)而列丈夫。” 冠 ● guàn 以帽子加头上的意思 ● guān 帽子或像帽子一样的东西 ![]() “冠”字字形演变示意 滑动查看 商代甲骨-战国楚-说文冖部-西汉隶书 加于头顶之上的“冠”,意义非比寻常。 《礼记.冠义》说: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shào)者之礼行焉。” 一个人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行事规范、价值目标,都在冠时明确下来。 所以,王衡在《论衡》里说: “在身之物,莫大于冠(guān)。” 正是因为冠有重要价值,加冠之后,冠是不能随意脱摘的;也不能随着心性,想歪戴就歪戴。 公开场合要戴冠。 孟嘉是权臣桓温的参军。桓温一行人去龙山游玩。结果一阵山风吹来,把孟嘉的帽子吹掉了。孟嘉自己没发现,光着头继续走。桓温不让其他人告诉孟嘉,然后悄悄命文士孙盛写篇文章来取笑他。孟嘉如厕时,这篇文章被放在孟嘉的席位上。 所幸孟嘉才思敏捷,发现之后当即作文回应,文采之盛,四座惊叹。这才算没有让自己和帽子真的成为笑柄。 ![]() 汉代冠样式示意 唐代的杜甫借用这个典故,在《九日蓝田崔氏庄》写道: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意思是说,我年龄已长,遇到萧瑟秋天,为避免感时伤怀,只好强自宽慰;今日兴致高昂,和您来一尽酒兴。毛发尽衰,脱发不止,顶上白发太短,又有风吹,我怕帽子被风吹去,惹人嘲弄,只好笑着请人快帮我戴正帽子吧。 把具有身份象征价值的冠一摘,也就成为降低身份的体现了。古人“免冠”,那是要来赔礼道歉了。 掩卷语 “冠”字与“妻”字,都属于破音异读,还记得破音异读是怎么回事吗? 妻:可怜天下老丈人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