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全载散文】春

 黄土地上 2022-06-17 发布于内蒙古

春 

作者 张全载  主播 张晓慧

春在哪里呢?我认认真真的寻觅——
在和煦的阳光下?在轻柔带有湿气的风中?在无知无觉的丝雨里?还是在箭簇般伸出的嫩芽旁?还是在波光潋滟的漫流前?
我不知道春在哪里,在点点滴滴的印象中,我成了春的不完整观赏者。春是观不尽的,我知道。


我惊奇于造物的神通,在不知不觉中变幻形与神,造了自有的风韵和骨骼。
土地是第一要义的春,厚德载物。它首先从坚硬和封闭中走出来,变成了柔和、流畅。虽然受制于天,要感受太阳的热度,风的温度,雨的湿度,但时来了,就要应,它首先把春放在怀里,让万物领略,春浓春淡,各取所需。已干枯的枝干上是没有春的,可是也供飞鸟栖息,也是春天里的风景。
冰已没了形,这时是一潭绿绿的春水,似紧似慢的流着,它将季节的变化做到敏感,然后将季节的旋律谱成音乐,在那里低吟浅唱或洪亮高亢。它用春的温度,春的流动,春的向往开始了新一轮巡回之旅。它给了善于观察的人们一个时间上的概念:“逝如斯夫,不舍昼夜!”向崎岖或平坦无畏前行。
柳茵若隐若现,隐着的是相较于厚实枝干的柳芽;现出的是那不着痕迹的浅绿和如烟的画境。在温柔清风的摆动下,垂条披拂,裁出精美的小叶子。是出自柳的自造,还是风的别出心裁?


有一种风,是自然之风。自然之风的力量是强大的,它看似若有若无。轻轻来时,温的舒坦、缓释;衔着寒冷而来,就会让万物惊恐和瑟抖。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风,季节就没有了变化,万类就没有了气息,这种动静适宜,冷暖有知的境界是很适合人们师法。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就要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
还有一种是社会、政治之风。这种师法自然的风气不随季节变化而相对处于恒定。但是正是这种风气形成了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成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压倒方式。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能激发人们极大的温暖之感和创造力的欲望,所谓如沐春风。所以古人讲到这种风时常常说到“教化”、“风化”。这种风也不可小觑,可有一些人们却忽略了它的存在,他们把精力投到其它地方,真是舍本逐末了。
甲午春日,我感到这两种风,在这里我感到了温暖与朝气。——美好的风景正一步步走来。真要看的我眼花缭乱了。

(本文图片由内蒙古摄影家协会贺广生老师提供)
本期编辑:李洁

平台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纪实小说】拉着骆驼去北京(二)

【纪实小说】拉着骆驼去北京(一)

张全载小小说——三叔的骡子

张全载     陪母亲过个年

【晓慧诵读】清明节前蒸“寒燕儿”

父亲,就是故乡的老屋

主播简介

张晓慧,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副教授,资深语文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30年,热爱文字,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岗位上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

作者简介:
 张全载,内蒙古清水河人,现清水河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工作。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