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队长
文/竺元平 40多年前的80年代,我们村是一个偏僻的落后山村,土地改革正在起步,但改革还不是很彻底,土地仍然是集体耕种,正处在半集体,半个人那种“分垅”、“分组”的经营模式,回想当年,村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1980年,村里的农业生产表现出了不景气的苗头,农民的口粮也得不到保障,土地没有水灌溉而又贫瘠,每年的农业收成不好,全村人的温饱受到了威胁,对“一心一意为集体”的理想主义口号,社员们心中产生了怀疑,连生产队里队长的家属(或老婆或儿女),也是拣轻活干,社员们请假装病的现象已成了常态,眼看着“大锅饭”的生产模式已难以维持。人们心中各自打着自己小算盘,到地里干活,往往是出人不出力的消极怠工态度,干群关系的矛盾也十分突出,社员们虽然明里惹不起生产队干部,背地里却是搞得另外一套。集体的农具也多次发生丢失的现象,对此,引起了大队书记的高度重视,为了扭转这种不好的局面,通过几个干部的多次协商,唯一的办法就是撤换某些队长。 有一年,刚换了一个新队长,这个新队长,30多岁,思想正派,根正苗红,身体又墩实,是农村干活的一把好手,可就是他从小没有上过学,只是在村里参加过几次农民扫盲班学习。几次在社员大会上发言,总会闹出笑话,一时在老家传为笑谈。 有一次,开社员大会,由于他不善讲话,怕闹出笑话儿,会前找村里的老师写了一篇发言稿子,会上按着稿子往下念,当念到了“……对于那些出工不出力,装病不干活的人,有必要采取蜡拖”(把“措施”读成了“蜡拖”),“我们要学习大寨的精神,狼抓农业生产”(“狠”读成了“狼”)。讲完话,有的人心不在焉,没有听清他在讲什么,听清楚了的社员们,听完后,会场哄堂大笑,但他不明白人们在笑什么。从此,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狼队长”。对于人们喊他“狼队长”,他也是“嘿嘿”一笑,不以为然。 还有一次,村里召开有公社书记参加的“计划生育”动员大会,大会上,狼队长还是念稿子发言,当念到了“……村里那些不肯改悔的自私自利者……”却念成了“……村里那些不肯改每的自私自利者……,“我们决不能走在资本主义的邪路上”念成了“我们决不能走在资本主义的牙路上”。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位狼队长也已70多岁,虽说当年由于不识字或识字少而闹出了不少笑话,但他的善良、正直、纯朴、勤劳给全村人留下了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本文插图由内蒙古摄影家协会贺广生老师提供,图文无关。) 本期编辑 李洁 平台其他原创文章链接 上世纪70年代初,农业学大寨专业队
【纪实小说】拉着骆驼去北京(一)
【晓慧诵读】清明节前蒸“寒燕儿”
一笼莜面故乡情
嗨!我好像在哪裡見過你(一) 儿时的那碗荞面
离娘馍馍和面圐圙 
作者简介 竺元平,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4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商都县。1984年10月参加工作,喜欢读书、写作,曾在多家网络平台刊发十几万字的作品,被《海纳百川文苑》平台聘为副总编。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