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拉除了放羊以外还有一个身份是基干民兵。 想起来当时提出申请的时候,倒是费劲儿了。 本来就是想让所有的知青都能参加,可是到头来,还有一些人没有当上基干民兵,若拉是靠自己的努力才争取到这次机会。 当时就像丟了魂一样,就是想当基干民兵,只要见到了大队部的乌恩其,就和他说自己的心愿。 乌恩其没有办法了,只好将若拉的申请提交到公社武装部,经过讨论,批准了若拉的申请,若拉的心愿才得以实现。 民兵当上了,枪也发下来了,若拉牵着自己的青鬃马,浑身上下英气十足。 练兵场上的较量,才见了真章。 骑着马,端着枪,瞄准靶,练臂力。 马下练兵,队列训练,挺胸抬头,收腹立正。 一样的时间下来,身体有一点儿吃不消。有的人开始打退堂鼓。 其实,大家都是一样的,一天下来,疲惫不堪,脚腿发沉,拿都拿不起来。 晚上睡觉的时候,若拉发现,小腿上有了伤,虽然有马靴隔着,也没有什么作用,衬裤上的血咖已经粘满。 好几天下来,旧伤没好,又添新伤,哪里还有闲情逸致想其他事情呢? 为了练好技术,练好马上射击的本领,若拉沉下心,咬紧牙关,从不叫屈。和所有的伙伴一样,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磨练了意志,也成熟起来。 民兵闲时生产,战时打仗。基干民兵的宗旨若拉牢记在心里。 若拉她们民兵连在这样的训练下,成绩卓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并且接待了许多国际友人的访问。民兵连为那些外国朋友们表演了马上射击和陆地射击等项目,为草原贏得了荣誉。 若拉有了新的体会,与其在等待中逍遥,还不如在拼搏中辉煌。 一年下来,她的测试结果: 马上射击程度:优良。 心理锻炼程度:优良。 武器装备保养程度:优良。 群体团结合作程度:优良。 在草原上生活了那么久,早就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自从她们知青包了自己的羊群,到外面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了,过去能经常回原来的牧民老额吉家走走,现在可不行了,所以老额吉经常给他们捎来口信,让他们回家看看。 有的时候还给他们带来一些好吃的,奶食和炸果子,有的时候还有一些风干羊肉。 想起来在老额吉家的时候,他们同样把老额吉一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过年过节都要去看望他们,带上自己做的好吃的,有时也带上从城里边带回来的稀罕玩意儿,给他们送过去。 慢慢的,知青很多人又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 有的当上了小学教师,有的当上了大队部的保管员,有的当上了真正的牧马人,也有的人当上了公社供销社的售货员,有的还当上了赤脚医生。而且,知青队伍也有新人进来,从北京回来的铁军(周秉建),从巴拉根牧场来的徐春荣,和若拉组成了一个知识青年小组。 还有从锡林浩特市来的大杨和他们的伙伴们,给他们的知青团体增加了活力。 民兵训练已经告一段落,若拉又回到了奥特儿。 ![]() 一到了夏天,奥特儿的几户人家就搬进了夏营盘,为了方便挤羊奶,几户牧民联络起来,一起挤羊奶。 知青不用挤羊奶,所以就将羊群赶回来,让牧民挤奶,自己也可以回家吃饭喝茶。也可以小恬一会儿。 这一天,晓燕没有去放羊,在家里给他们熬好奶茶,又烙了最拿手的酥饼。 能够吃上这么香的酥饼,喝上米茶,若拉感觉到比神仙过的日子都惬意。 晓燕的心思,若拉也很明白,因为,他们刚刚来草原的时候,都是一些青涩的毛头小伙和什么都不懂的柔弱的女孩子。在不经意间,现在变成了玉树临风的小伙子和羞涩的大姑娘了。当然,有自己的想法是正常现象。晓燕在知青里面也算得上一个美女。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端正的鼻梁,纤纤玉指,如果穿上了蒙古袍,就像一个纯正的牧民女孩儿一样,清清淡淡,出水芙蓉一般艳丽。 若拉虽然没有晓燕的清纯,却也有自己的特色。若拉的肤色偏黑,眼睛不太大,单眼皮,但是很有神彩。若拉的身材也好,虽然不是婀娜多姿,也算是婷婷玉立,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成熟女孩的气质。 因而,那些日子里,在与牧民青年的过往中,在开会和训练的时候,在狩猎和到马群换马的时候,去那达幕比赛的时候,都会有那些热情的眼神投来。那些橄榄枝不时的伸过来,也有牧民阿妈的说法。但是她却熟视无睹,一门心思要回家去,和父母团圆,和兄弟姐妹们团聚。 (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期编辑 李洁 作者简介 白杨 白杨,女,蒙古族,退休教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余年。喜欢诗歌、散文,业余时间从事创作。 声明:平台文章为原创作品。允许转载和责编,授权转载请联系平台编辑并注明来源:“黄土地文学”。 |
|